本报讯:
心肺复苏术在现场急救中的应用非常广,所以在急救知识系列课堂第一讲上,白鸽青年志愿者服务社的队员们将首先讲授心肺复苏术。现场心肺复苏是一种适用于心跳、呼吸骤停的现场徒手急救方法。如溺水、电击、心脏梗死等意外发生时,通过现场第一施救者的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形成人工循环,维持伤病员心脏冠脉和脑部最低限度的供血供氧,让伤病员度过最危急的时刻。
温医大的白鸽青年志愿者服务社自2003年3月12日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开展各类公益活动。2009年,市红十字会救护培训中心在护理学院挂牌,学院成为了温州市救护知识培训的定点单位,这支志愿者队伍也正式成为温州市红十字会定点联系的首支固定志愿者服务队。如今,他们在温州横河南社区、南白象社区等21个社区以及温州蒲鞋市小学、温州护士学校等6所学校建立志愿服务基地,并牵手多个文化大礼堂进行传统文化传承及医药卫生普及活动。
也就是这样一支专业的队伍,一并加入到“好学”的队伍中来,致力于服务社区居民。从4月12日起,这些医科大学生们将持续在社区内开设急救知识课程,包括心肺复苏术、气道梗塞急救法以及创伤救护等。这些急救知识的学习将能在危机时刻挽救自身或他人的性命。为了能让读者学会并熟练操作急救技能,大学生们还非常认真地准备了教学大纲。
教学的场地将设在市区上陡门青园社区内,上课时间暂定为每周日下午2点。有想要参与学习的读者可通过“好学”的官方微信平台进行报名,报名方式:急救知识+姓名+电话号码。名额限定为50人。
>>>衍生阅读: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心肺复苏术?
突发性心脏骤停是人类意外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及时抢救复苏,4~6分钟后会造成患者脑和其他人体重要器官组织的不可逆的损害。有关数据表明,大多数的心脏骤停都发生在医院外,由于急救车到达现场的时间通常都超过6分钟,故伤病员往往因此失去最宝贵的“黄金救命”时间。
如果有人能在4分钟之内对该类伤病员实施现场心肺复苏,便能够加倍或3倍地提高伤病员的生存率。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