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读大学时被中国文化所吸引 在取得法律硕士学位后改学中医
  • 温州商报:奥地利女医生四度来附二医学针灸 欲将中西医结合疗法带回“家”
  • 作者:张雅丽    通讯员单位:温州商报   编辑:杜珊珊   字数:   浏览:2954
  • 崔茜已经能单独施针了,师傅李劲民在边上偶尔指导一下。金鱼

    昨天下午2时,附二医住院部康复病区,一位金色头发、棕色眼睛的洋医生循例跟着师傅巡视病房,走到10号床前,她熟练地从针灸包里取出一枚毫针,左手持针,右手按压穴位,她的师傅李劲民点头示意后,她在病患老李左手合谷穴扎了一针,轻轻捻转、提插,患者轻微抽动,一旁的师傅心里清楚:她已成功得气

    这位洋医生名叫Trixi(崔茜),今年是她第四年来温州学习中医针灸。相比以往,她现在为病患扎针,多了一份娴熟、淡定和从容。在附二医康复理疗科医师李劲民的眼里,来温州学中医的外国人不罕见,但她是唯一一个秉持中医针灸梦想、持之以恒的洋医生。

    放弃当律师改学中医,初次施针便得气

    42岁的崔茜拥有双学位。大学时,她最初选择的是法律专业,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迷上了中医针灸,她现在应该是一名经常出入法庭的资深律师。

    大学时无意中读到了关于中国的书籍,就一发不可收地被中国文化所吸引。在崔茜看来,中国文化深奥、神秘,而最令她惊叹的是,中医的一根小小银针,竟然能够祛病止痛、调理脏器。出于对中医的好奇,她在取得法律硕士学位后,放弃了最初成为律师的梦想,而是选择留校,转投医科专业。在奥地利,成为中医师的前提,是必须获得西医执业资格。崔茜认为,中、西医贯通的医疗技能,将更具特色和前景。

    2010年是崔茜学医的第7年。这一年,她作为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的交换生来到温州,正式开始学习中医。第一次来中国,听不懂汉语、看不懂中文,中医理念与她此前接触过的西医理念有着天壤之别,但这一切并没有阻碍她学习针灸。通过一本英译版的针灸诊疗指南,加上老师手把手地指导,她很快便初步掌握了针灸技法,没过几天就有了一次施针体验。

    她的第一位患者是一名老年人。当师傅建议崔茜施针尝试时,她感到背部冒汗,颤抖的手迟迟不敢下针。身边的师傅鼓励她,就连患者也表示愿意作为试验品,这才令她硬着头皮上战场当银针经皮肤到达脉络、穴位,指尖有气如动脉应指的感觉,我感觉自己得气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三脚猫功夫竟然得到患者的称赞,这令她备受鼓舞。

    得气是中医针灸的一个专业术语,又称针刺感应,是扎针时的一种感受。有得气的感觉,说明针扎准了穴位。第一次上战场,便成功得气,这让她更加坚信:中医的古法诊疗与西医一样,对伤痛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免费的针灸体验,改变外国人对中医的偏见

    当年弃法从医,崔茜没有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而中医针灸这一旁门左道,更是不被理解。文化背景的差异,令崔茜难以轻易地说服身边质疑中医的朋友。尽管每天身处充满质疑的环境中,但崔茜不急于一一说服每一个反对者。她相信,好的东西,总有一天会发光。

    奥地利是实行全民医保的国家,按照当地人的就医习惯,西医诊疗是首选,而中医总被误认为是旁门左道。虽然已经获得了奥地利针灸师的执业资格证,但崔茜先后供职的几家诊所负责人均不支持中医疗法。这使得崔茜每次来温州学习之前,不得不提出辞职。

    越洋学医的经历,让崔茜很快发现,中国和奥地利医疗模式的差异,中、西结合的诊疗方式能被中国人同时接受,中国的西医信任中医,中医科经常会被邀请参与手术病人、住院病人的康复治疗,但这种情况在奥地利是不可能发生的。崔茜说,让奥地利人接受这种新的治疗模式,需要一个过程。

    崔茜的一名律师朋友维尼一直对中医针灸表示怀疑。他曾多次劝崔茜尽快放弃这个疯狂又没有科学依据的行为。但后来的一场疾病,令他对中医针灸的态度发生了逆转,还不断地将朋友介绍到崔茜所在的诊所。

    维尼的腰椎疼痛了很长一段时间,西医的治疗效果并没有有效地缓解痛症。我对他说何不试试中医针灸?’”她说,起初朋友并不同意接受这种疗法,但后来疾病带来的疼痛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和工作,迫于无奈之下,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接受了这种旁门左道。利用古法针灸诊疗并配合内在调理,崔茜施展她的拿手本领为维尼治疗。半个月后,维尼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朋友对于针灸的神奇魔力大感惊讶。

    在崔茜研究中医的五年时间里,身边的外国朋友对中医的偏见逐渐减少。一些西医眼里难以治疗的慢性病,经崔茜施针后出现了奇迹,中医令很多奥地利朋友啧啧称奇,崔茜也因此获得了相当数量的粉丝,上门求助的患者络绎不绝。

    坚持针灸梦想,将中西医结合诊疗引入奥地利

    亲朋好友观念的转变,令崔茜在实现中医针灸梦想的道路上,看到了希望。

    4次来温州,崔茜不再是逢针即胆怯的菜鸟。如今,她的中医学习已经涉及深层次的中医理念、古法针灸、中医调理、针推并用等技能。每天上午,她跟着师傅在住院病区查房,下午为住院病人施针治疗。这一切,她早已驾轻就熟。

    刨根问底成了崔茜的习惯,笔记本图文并茂,重点内容不仅有英文注解,还附上经络脉穴图。厚厚的一叠笔记本,在她的眼里比护照更重要:护照本丢了可以再办,笔记本若是丢了,这一趟中国就白来了。

    不懂中文是崔茜的硬伤要把中医学深,必须有汉语的底子,业余时间她除了练习功法、用纸垫练针外,还开始看汉书、学汉语。不过,在师傅眼里,她的针灸功夫尚未过关,距离出师,至少还要3年。

    崔茜计划在奥地利开一间中、西医诊疗相结合的私人诊所,名正言顺地向奥利地的医生和患者普及针灸疗法。她表示,将传统的中医针灸疗法引入奥地利,结合西方医学的诊疗理念,为当地病人提供一个更全面、更多样的诊疗方案,这正是她频繁来到温州学习的目的。

    >>>对话

    热情的温州人让我最终选择来温学习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来温州学习中医?

    崔茜:我在奥地利的邻居和朋友圈里,有一群来自温州的朋友。他们热情、好客,经常向我介绍关于温州的情况。在来到中国之前,我对中国的认识基本上都来自温州的朋友。他们说,如果我去温州,当地人会非常友好、热情地接待我,有助于我顺利完成学业。

    其实我当初也有机会选择北京的医院,可是温州人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温州人的热情令我最后选择来温州学习中医。

    记者:听不懂汉语、看不懂汉字,你是如何学习中医针灸的?

    崔茜:在奥地利的书店里,有很多英译版的中医书籍,关于中医穴位、经络都有准确的注释。我现在学习的教材,就是附二医康复理疗科医生编译的中英文双语版的针灸教科书《汉英对照针推精要》、《现代针灸推拿》,这些书在欧洲的书店也有销售。

    奥地利也有一些私人的中医学校或针灸学校,但是老师都是欧洲人,大多数的老师没有来过中国学习中医,所以我决定来中国学正宗的针灸。

    记者:面对学科背景完全不同的中国医学,如何克服学习过程的艰难?

    崔茜:中医与西医学科背景有着较大的差异,尤其是针灸,它是一种内病外治的医术,通过经络、腧穴的传导作用进行治疗。诊断时,要明确病变属于哪一经脉、哪一脏腑,辨明它是属于表里、寒热、虚实中哪种类型后,才能开始寻找相应的配穴处方进行治疗。前两次学习完回国时,每次接诊新的病人,都要打电话向温州的老师求助。现在已经不需要经常打电话了,偶尔遇到疑难病人的时候,才会找老师讨论。

    我现在的中医技术,不仅有针刺镇痛麻醉,还有中医调理、内调也是我当前继续攻克的方向。如果有机会,明年我还会来温州。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