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高基民在实验室里接受记者采访。
在日前举行的2013年度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温州医科大学教授高基民以“细胞膜表面锚定修饰技术与新型肿瘤细胞疫苗”项目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而在这之前,记者随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远赴温州,在浙江省模式生物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采访了实验室主任高基民。他和他的研究团队长期以来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通过不懈努力,屡有建树,不仅把免疫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到一线防癌抗癌,还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免疫学与免疫学检验》的主持人、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在教学方面作出突出贡献。
恶性肿瘤亦称癌症的起因
高基民在实验室里就肿瘤和癌症的不同概念以及人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先给记者上了堂科普课。
高基民说,人们常常把肿瘤与癌症混为一谈,其实肿瘤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后者则是我们常说的癌症。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呈膨胀性生长,周围有包膜,只压迫但不浸润周围组织,肿块用手触摸可浮动,质地较软,与正常组织界线清楚,手术切除容易,不复发,对人的生命无影响。然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侵犯周围组织,无明显界线,质地较硬,无包膜,向周围蔓延、扩散,有强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手术不易切除,术后易复发。早期就有癌细胞沿血管、淋巴转移到其他部位,细胞完全失去正常生理功能,最终致人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少数良性肿瘤也可能恶变,所以当身体出现不适时,一定要定期检查,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绝大多数肿瘤是环境因素与细胞的遗传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的。环境因素是指诸如香烟、膳食成分、环境污染物、药物、辐射和感染原等,其中以饮食因素的比重比较大,例如来自高盐饮食摄入国家的多项研究结果证明高盐饮食具有增强化学物质致癌的作用。
疫苗原理源自人体免疫系统
高基民告诉记者,原本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也就是癌症是很不容易患上的,因为人的免疫系统非常高效和智能,有好几道防线,包含免疫分子、细胞,器官及组织,形成一繁复互动的系统。这系统的其中一部分则随时间的演进能对特定的病菌产生更有效率的辨识能力,对病菌的适应过程能产生免疫记忆,从而对将来重复感染的病菌有着更强的保护能力。这后天免疫的产生过程即是疫苗的基本原理。
免疫系统分层次地保护人体免于感染。最直接的保护,来自整个人体体表对外界的致病源(如细菌与病毒)的物理隔离,如皮肤以及粘膜组织等。若致病源破坏体表,则先天免疫系统会作出立即、但不具特异性的反应。倘若致病源躲过先天免疫反应,脊椎动物则会出现第三层保护,即后天免疫系统。其中,免疫系统会适应感染时的反应而后改善它对致病源的辨识能力。此改善过的反应会在致病源清除后以免疫记忆的方式被保留起来,使以后同一致病源若再度感染时,人体能以更快、更有效的攻击方式将其清除。
肿瘤疫苗有望研制成功
尽管人类目前还没有防治癌症的疫苗,但高基民和他的团队已经看到了研制成功的胜利曙光。
为了克服目前基因修饰法制备肿瘤细胞疫苗的诸多固有缺陷,如表达产物的有效浓度在局部不能较长时间维持、很难同时高效表达多个具有协同作用的免疫刺激因子、制备费时成本高、不易大规模开展等,他们利用细胞膜表面蛋白质的伯氨易生物素化以及生物素与链亲和素高效而超强的结合这两个特性,发明了一种简便快捷、高效、安全的细胞膜表面锚定修饰技术。
依据该技术,他们研制出了链亲和素(SA)标记的GM-CSF、IL-2、TNFα和sCD40L等近10种双功能融合蛋白,并建立了这些双功能融合蛋白的中试制备工艺,从而为研制细胞膜表面修饰的肿瘤细胞疫苗提供了技术平台。该技术对肿瘤细胞疫苗的研制技术进行了原始自主创新,有望造就一系列针对各种常见肿瘤(如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和白血病等)的新型肿瘤细胞疫苗,最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肿瘤疫苗产业群,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及社会效益。
防癌有赖科学的生活方式
在高基民的实验室里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记者代表广大读者提了一个非常大众的问题,如何预防癌症?
作为免疫学教授和博导、浙江省“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钱江高级人才特聘教授,高基民不假思索地回答,提高自身免疫力就能防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稍加留意一些小常识,就可以达到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癌症的目的。
首先,我们要注意饮食的均衡,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少吃红肉(比如猪肉、牛肉、羊肉等)少喝甚至不喝酒精类饮料,多喝酸奶和茶,不吃霉变的食物。高基民给大家推荐一些可以提高免疫力的常见食品:红薯、蘑菇、大蒜、燕麦、鱼类等。
其次,要坚持体育锻炼,注重身心健康,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
最后,要定期去医院体检,以此达到筛查癌症风险的目的。另外,如果有家族遗传史,可以考虑遗传咨询和检测。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