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在这里,时间似乎已经停摆,肉体不再衰老,脉搏停止跳动
  • 温州都市报:温州医科大学有座人体科学馆
  • 目前对学生、专家开放,拟在元旦等节日面向市民
  • 作者:朱婳婧 郑之越    通讯员单位:温州都市报   编辑:杜珊珊   字数:   浏览:9455

  • 温州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几名学生正在馆内观看人体塑化标本《网球者》等展品。


    温医大临床医学专业的两名学生正在馆内观看人体塑化标本《体操》等展品。


    温医大的一名学生正在馆内观看人体血管铸型标本等展品。

    对很多人而言,人体标本带有一种神秘的色彩。鲜为人知的是,在温州,就有一座以此为主题的科学馆。近日,温都记者走进温州医科大学人体科学馆,为大家揭开神秘的面纱。

    现有2500余件藏品,原材料基本是捐赠的

    这座人体科学馆的前身是一个200平方米的人体标本陈列室,于去年9月扩建,当年11月基本完工。扩建后的场馆面积达1200平方米,分成科教厅、专业厅和虚拟厅,目前有2500余件馆藏,展厅中一些大型的人体标本被设计成了打网球、击掌等造型。

    高级实验师、人体科学馆管理人员杨新东介绍,科教厅以塑化标本和铸型标本为主,按照人体不同系统分不同的展台,展现人体内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7大系统里各器官完整精确的形态和纹路,展品旁还有简单的文字说明;专业厅的标本以系统解剖、断层解剖和局部解剖为主线陈列,方便专业领域的人员和学生观察研究;而虚拟厅则摆放了电脑,里面的软件可供学习。

    人体科学馆的2500余件藏品都是真实的,原材料基本是捐赠的。杨新东透露,制作馆藏标本的尸体大多来自外地,很多都是经过家属慎重考虑后,被捐赠用于医学研究的,负责解剖的技术人员也不知道其真实身份。

    杨新东说,科教厅中有一件藏品是4个月左右的妊娠子宫标本,很有些年头。上世纪六十年代,该校的一位教授在解剖教学时,切开一个肿大的死子宫,本以为子宫是因为长了肿瘤才这么大,不料发现宫腔里面有一个近4个月大、已经成形的胎儿。这名老师立刻将其制作成标本,并一直把它保存下来。杨新东评价,这件藏品相当珍贵。

    参观者被要求不要触摸展品,以示尊重

    这些藏品是如何保存至今的?杨新东解释,大部分新近制作的藏品运用了塑化、树脂包埋等技术,得以完整、精细地保存;老藏品是用福尔马林浸泡存放在特制的玻璃缸中保存的。新藏品无异味,色泽也相对漂亮,相较于之前用福尔马林浸泡保存的藏品,更容易让人接受。

    该馆馆藏中最小型的藏品也要制作3个月以上,像几个大型的完整人体标本,制作要花1年半时间,技术人员要非常耐心细致。制作要求也很高,要求脱水脱脂98%以上,差一点都不行。他说,为了保存藏品,馆内要尽量保持阴凉干爽,管理者还要求参观者尽量不要拍照、触摸展品,以示对捐献者的尊重。

    有参观者说:看到了一种凝固的美

    这座人体科学馆目前主要对该校学生及医学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放。碰上该校学生上人体解剖课程、学校社团组织相关活动、相关专家学者来交流等情况,对方联系人体科学馆后,人体科学馆会为其开放,供其参观交流。他们还考虑每年元旦和儿童节向市民开放,具体时间会在温州医科大学官网公布。就场馆规模、标本种类和开放度而言,这在全国也是很少见的。杨新东这样说。

    事实上,场馆门口并没有限制人员进出的相关措施。但为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管理,杨新东建议大家来访时先行联系。

    记者采访时,陆续有学生进馆参观,其中许多是外语等非医学专业的学生。他们自称因对人体结构有点好奇,所以来参观。他们觉得人体标本非常直观,都能让人接受。

    一位美术专业的大二女生参观时感慨,时间在馆中似乎已经停摆,肉体不再衰老,脉搏停止跳动。一名男生由当医生的朋友带来参观,他说:我看到了一种凝固的美。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