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纳小伙子艾鹏达
连不少温州本地娃都已经不太能完整唱出的《叮叮当》和《温州是个好地方》,从一个“老外”口中蹦出,而且还很地道,着实让人吃惊不小。
昨天下午,浙江省外国留学生年度盛会——第七届“梦行浙江”活动在温州医科大学举行,近150多名浙江高校留学生欢聚一堂,为师生们献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才艺盛宴。温州医科大学大四学生艾鹏达唱起温州民谣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他标准的发音和精彩的演绎获得一众掌声。这名“老外”小伙子因为温州话说得溜,还参加了去年的温州春晚。
□首席记者 范晨/文 叶卉/摄
加纳小伙爱吃鱼饼杨梅 唱起温州方言一级棒
在昨日的“梦行浙江”活动中,艾鹏达和他的伙伴带来了一出名为《瓯江印象》的歌舞表演。该节目不仅融入了水鼓、舞龙(改编自乐清非遗板凳龙)和灯笼等中国元素,他还作为主唱用温州方言唱起了极具本土特色的民谣《叮叮当》和《温州是个好地方》,并融入印巴风情与非洲歌舞元素,使得古老的温州民谣变得动感十足。现场的观众更被他那口流利的温州话震惊到了。
其实,因为温州话说得溜,艾鹏达在温州医科大学里早就是个“明星”,不仅经常受邀在老师的婚礼上献歌,去年更参加了温州春晚,同学们喜欢称他为“温州版大山”。
在温州生活了快四年,这名加纳小伙子俨然成了“温州控”,不仅爱温州话,而且还对温州美食痴迷不已,鱼饼和杨梅是他的最爱,但他说,没吃过温州的盘菜。他还根据《温州是个好地方》,按图索骥去游了江心屿、楠溪江和雁荡山。“温州的风景真的太美了,真希望将来能带妈妈来看一看。”艾鹏达说。
总结学温州方言秘诀
模仿、交流、学唱民谣
其实,2010年来到温州医科大学就读临床医学专业时,艾鹏达还不会说中文,更别提温州话了。不少人都好奇,为什么一个外国人能将被国人评为方言难度最高的“温州话”说得如此地道?艾鹏达给出了窍门,“模仿,多交流,学唱温州民谣”。
在茶山高教园区生活时常会碰到一些老人,他发现这些老人只会说温州话,“将来我要是在温州当医生,肯定会碰到这些老人,如果我不懂温州话就不知道他们的病情。”于是艾鹏达决心学习温州话,遵循“不怕说错,多说多沟通”的原则,常和班级辅导员、温州同学交流,听他们讲温州话。
艾鹏达爱唱歌,他学中文就是从学唱中文歌开始的,热门歌曲《我的歌声里》、《如果没有你》他都信手拈来。要想学好温州话,自然也离不开学唱温州民谣。两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了温州民谣《叮叮当》,被它的旋律所吸引,便央求朋友教他一句一句学唱。这次表演,他和队员们精心准备了一个多月,这一回他不仅发音更准了,而且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歌曲的背景和内涵。
想学更多温州民谣
希望找个温州话老师
“温州话是一种很美的语言,用温州话唱的温州民谣更是别有一番风味,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美的语言,你们温州本地人平日里不太说。”艾鹏达说。他告诉记者,他还想学唱更多的温州民谣,但却遇到了难题,因为除了《叮叮当》和《温州是个好地方》之外,他发现找不到其他更多的温州民谣。“我问了很多身边的朋友,他们也说不出来,希望大家能帮我找找。”
虽然艾鹏达的温州话已经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但是他对自己的发音还不太满意,还要多学习。“日常沟通中还是会有些问题,而且温州很多俚语我还没学会。”艾鹏达说,他想找个温州话老师学习,帮他指正口音,教给他一些温州文化和温州习俗,让他成为真正的“温州版大山”。
■相关链接 超半数温州娃不会说温州话
有媒体记者曾在网上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语言最佳学习期(12岁以下)孩子的家长。共有138名对象参与了调查,其中夫妻均是温州市区人的占52%;一方是温州市区人,一方是温州县(市、区)(包括外地)人的占19%;均是温州县(市、区)(包括外地)人的占29%。
其中孩子会说温州话的占9%,不会说的占59%,会说但说不好的占32%。而参与调查的家长认为孩子学温州话有必要的占97%,其余3%认为没必要。认为孩子学温州话没必要的家长觉得,还不如让孩子多学点英语、法语等外语,对将来的发展有帮助。
此外,56%的家长在家用普通话和孩子交流,温州话和普通话都用的占42%,完全用温州话交流的仅占2%。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