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都市报:明眸工程新善举 藏区医疗添“火种”
  • 我市慈善大使何纪豪资助两位藏族青年医生来温学习眼科诊疗技术
  • 作者:陈忠    通讯员单位:温州都市报   编辑:江林   字数:   浏览:2513
  • 昨天,两位藏族医生在跟徐栩医生学习。郑苗苗/摄

    昨天,温州市慈善大使、世界温州人微笑联盟会长何纪豪先生资助藏民医生签约仪式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举行,两位藏族医生洛绒扎西和格乃桑登在温期间的学习、生活费用由何纪豪承担。何纪豪深情地把这两位藏族医生比作青藏高原“火种”,希望他们学成后回去点亮藏族眼病患者的眼睛。
    这事还得从2010年说起,当时明眸工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如火如荼举行,何纪豪通过爱心人士得知四川理塘县有很多眼病患者在等待光明,而当地因技术问题不能开展眼科诊疗技术。他找到了明眸工程主办单位,希望在理塘县开展明眸工程,造福当地藏民。2010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防盲治盲办负责人涂昌森和爱心人士到理塘县调研,他们从成都乘车20多个小时到了海拔4000多米的理塘县,得知这里眼科医疗资源十分缺乏,只能简单处理一些眼科疾病,稍重一点的眼科患者要乘车20多个小时到成都看病。考虑到仅派医生去做手术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于是决定为理塘县培养眼科医生。
    今年24岁的洛绒扎西和25岁的格乃桑登来自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人民医院。他们两人是同学,大学专科就读于泸州医学院甘孜分院,学的是中西医专业,毕业后到理塘县人民医院,后来被派到理塘县藏医院和理塘县君坝卫生院工作。他俩说,在理塘县人民医院目前只能做阑尾炎和剖腹产等小手术,大的做不了,当地群众看病很不方便。多亏有了这次学习机会。说起这次学习机会也是挺不容易的。他俩都是家里老大,也是家中的经济支柱。格乃桑登说,他来温州学习的消息,是他们县卫生局长亲自打电话跟他说的,局长问他去不去温州学习,他很激动,当时回答要先征求一下家长意见,局长一听有点急了,说不去就算了。他说当即意识到自己错了,毕竟机会难得。格乃桑登说,当时之所以犹豫,是因为自己是家里的长子,一年收入3万多元要贴补家用,何况妹妹还在读大专,也要不少开支。后来父母亲听说他将到温州学习眼科技术,都很支持,说这是好事。而洛绒扎西也是家里的主要劳力,他有两个妹妹,都在读书,他早就想出去学习医学知识,也多次跟医院院长提过,这次机会很难得。
    2011年9月,洛绒扎西和格乃桑登启程来温州学习。他们来得不容易,从家里到温州行程3天。到了温州后,出现了醉氧反应,饮食也不习惯,刚来时他们只能用辣椒酱拌米饭吃。
    这次何纪豪捐助了10多万元,这两位藏族医生在温州四年的学习、生活费用都由他承担。何纪豪说,温州医科大学是个好的平台,而他俩是“火种”,在这里学有所成,回去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今后他将继续关心中西部地区眼科技术人才的培养。
    在温州的一年半时间里,两位藏族医生熟悉了常见眼病、各种眼科检查方法、眼部特殊检查仪器、青光眼诊疗、视光检查、眼外伤诊疗等知识,先后去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8个科室学习。该院白内障专科副主任徐栩说,小伙子学习很认真,有时跟医生学习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去休息。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执行院长王勤美说,明眸工程不仅派专家帮助中西部地区开展白内障、角膜移植等手术,使一批贫困眼病患者得到复明,更重要的是培养像洛绒扎西和格乃桑登等一批“火种”,让他们熟练掌握眼科诊疗技术,能在当地独立开展眼科手术和眼科病的治疗。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