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来自美国、法国、瑞典、泰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30余位大学校长及专家学者,齐聚温州医学院,讲述与温医开展合作办学和学术交流的背后故事,探讨新时期大学的国际化之路。
温州医学院是浙江省最早聘请外国文教专家、最早派出高级访问学者赴国外进修的单位之一。目前与18个国家(地区)66所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良好的交流合作关系,开展了包括互派学者、联合培养博士生、互派留学生、合作研究、建设孔子学院等各种形式的合作项目,及国际特奥、幸福微笑、低视力及视觉康复、明眸工程等公益项目。温州医学院院长瞿佳教授以“国际化是温州医学院发展的引擎”为题,回顾了温州医学院百年传承中的国际化发展之路为例,讲述了国际交流和国际化对一所大学发展的重要性。“国际合作不仅是师生的交流、科研的合作,也是文明和爱心的传播。”瞿佳认为,要打破地方和区域的局限,要在普通条件中寻求突破,要有创造性思维、敢想敢为,以高起点融入国际主流。国际交流和国际化是永恒的主题,通过开展合作可以达到互利、双赢、发展。
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院长克利福德·斯科特教授分享了该校与温州医学院合作20年的经验和体会。他认为一个合作项目的蓬勃发展,不仅仅要拥有同样视界同样目标的学术机构,也需要有最优秀的人,有激情的人,愿意犯错的人,有创新精神的人来搭建桥梁。
前美国太平洋大学副校长拉里·克劳森博士是温州的老朋友,他说,每次来到温州都让人心情舒畅,温州是我的第二故乡。他从全球的视角来看待国际交流,认为未来的任何问题都需要彼此合作,教育问题更是如此,中国教育的发展推动了包括在中国学习的美国学生和在美国学习的中国学生数量的提升,国际学生交流日益重要,如今已经成为了众多教育机构的潮流。
泰国国家科学博物馆馆长披猜·宋成博士在演讲中说,10年前我来温州,2个半小时从市区到这里,现在只要20分钟,我每次来温州,都有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在温医的校园里,国际学生和外教的人数都在增加。大学应该准备好面对这些变化,应该加强开放,具有远见,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
泰国东方大学校长宋坡·彭泰博士分享了与温州医学院共建孔子学院的经验,认为大学之间除了学术合作,也要考虑文化的因素。文化层面的交流至关重要,而孔子学院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孔子学院的建立,受益的不仅仅是大学,更是两国的人民。
瑞典林奈大学国际事务协调官博扬·阿尔宾博士认为交流合作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而是全球的问题,很多问题比如老龄问题、慢性病问题、如何利用经济资源的问题,不仅在中国,在欧洲和瑞士同样存在。而国际合作可以做到激发灵感,从而找到解决途径。
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司长何维教授也作了题为“加强科技合作,促进中国疾病控制教育和国民健康”的专题演讲。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