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报讯 温医附一院新院10月5日首次对外接诊情况如何,开诊后的新院与老院相比有何不同?昨天,记者实地探访新院获悉,开诊首日,秩序良好,40多名坐诊医生共迎来了872名患者,医生人均接诊量约为老院区的一半。
开诊首日,医生人均接诊约20人
“开诊第一天,新院各方面运行情况都比较好。” 温医附一院院长陈肖鸣介绍,CT、磁共振、彩超、检验等医疗设备均已到位,医院周边环境和绿化正在完善中。
记者了解到,温医附一院新院接诊首日的872名患者中,有29名住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同日温医附一院老院区和八院区共接待6943名患者。据了解,平时温医附一院老院区开放的诊室在150间左右。
据介绍,5日除耳鼻喉科、口腔科等少数科室未开门诊外,医院其他科室共开40多间诊室,40多名医生接诊,新院每个科室都配备主任、副主任医师坐诊。首日,医生的人均接诊量约为20人,而在老院区,医生的人均接诊量约为40人。
院方从患者中得到的反馈是,在近900名患者中有500多名是冲着新院区坐诊的名医而来。当天有很多是来自瑞安、苍南等地的患者,在8时开诊之前就来到了医院等候。当天,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伤骨科等科室的门诊较热门。
据温医附一院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新院区的医生人均接诊数为老院区一半是因为新院区刚刚开始试运行,很多市民还不知道。开诊首日还处于国庆长假期间。他预计,周末过后,8日新院区的门诊再次开放,人数将有所增长。
从就诊到住院,只花半小时
来自苍南龙港的患者方女士本来约了普通号,却在首日享受到了专家号的服务。方女士说,很方便就预约到了一位主任医师,就诊时也没有老院区的人挤人和匆匆忙忙。
安塘下的钟先生患有心脏病,9月中旬到温医附一院老院区就诊。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张怀勤接诊了钟先生,并开出了住院单,但因为老院区床位紧张,直到国庆前,钟先生还未能住进医院。“当时特别着急。”钟先生的妻子说,还好得知新院区即将投用。所以,5日早上8时,他们就到了新院张怀勤医生的诊室,8时30分左右就住进了住院中心4楼的心血管内科病房。
除了住院方便,与地处闹市的老院区相比,新院区停车也不再麻烦,不过周边的银行、餐饮等场所较少。据介绍,新院计划把银行、邮局、快餐店、超市等引入到门诊大厅后方的休闲街,为患者和家属提供便利。
新院区实行全程医疗自助
在门诊大厅里,记者看到了多台多功能自助服务终端。这种由该院结合医院就诊流程的特点自主研发的机器,具有办理就诊卡、预约、签到、缴费、银行卡转账预存、化验单打印、费用查询等自助功能。260多台多功能自助服务终端将遍布医院的各个角落。
“和以往的就诊模式不一样,在新院看病,不再有‘挂号’这个概念。” 陈肖鸣介绍,新院区实行全程医疗自助。卡内预存足够金额的话,化验、检查、药品等费用,医生都可以直接从卡内扣除,患者无需再去窗口排队缴费。如果卡内余额不足,也可到自助服务终端以现金方式或银行卡转账的方式预存。
病房全部朝南,配备电动病床
温医附一院新院地处“温州绿肺”三垟湿地旁。据介绍,温医附一院新院院内绿化率为39.2%,配备有水岸景观、林荫大道、疗养花园、休闲文化花园等。
“这里的病房比老院区宽敞、明亮多了,往窗外看就是三垟湿地。”昨天,在新院区住院部8楼,陪妈妈住院的陈女士说,医院环境好了,对病人康复肯定有好处。医院工作人员介绍,新院区病房全部朝南,每间病房设有独立卫生间、可24小时供应热水淋浴,每个病房的病床都采用电动床。与传统病床不同,患者可通过遥控器电动升降病床腿部与背部区域,使患者尤其是术后患者能自行调整到最舒适的卧位。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