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玛多县和久治县在今年8月,迎来了第一支外来医疗志愿队。他们是由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的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温州明眸服务队,他们11人克服高寒缺氧的高原反应,在9天时间里,筛查了200多名当地藏民,实施了66例白内障手术,手术成功率100%——青海行,只为高原送光明!
医生在为22岁的藏族姑娘做术后复查。
在久治县,陈洁决定将小依玛带回温州治疗。
队员们在为治好的藏民做术后复查。
队员们和玛多县治愈的患者们合影留念。
他们,是中国狮子联会浙江明眸服务队,是中国狮子会里唯一一支志愿者均由专业眼科医疗人士组成的队伍。而中国狮子会是一个全国性民间慈善服务团体。8月15日,他们启动了“青海光明行”活动,走进了青藏高原,在为期9天的时间里,为当地的白内障患者义务治疗。服务队的20余人中,医生、护士均来自温州明眸队。
玛多县和久治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的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高寒缺氧、气候恶劣,藏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90.95%。志愿者们穿越雪山、经过高原泥泞地,克服了每天伴随的高原反应,为66名白内障患者带去了光明。
连夜做好术前准备
8月15日一早,温州明眸服务队的11名队员从温州永强机场出发,开始“青海光明行”的征途。他们分别是任领队的温州医学院低视力专科主任陈洁、主任医师李国星、主任医师黄芳、住院医师朱绿荷、副护士长倪灵芝、护士蔡云云、蘧荣荣、陈蕾、宋淑敏,及随队研究生吴志毅和志愿者周健。
当天到达西安时,他们发现托运的10余箱医疗器械中,一个存放手术器材的箱子没到。于是,服务队只好改签西宁,拿到托运的医疗器械。早在一个多月前,他们就了解到当地医疗条件较差,连手术用的棉花签和针头都要带去,缺了任何一样东西,在当地都无法顺利进行手术。由倪灵芝准备的清单上,所需筹备的物品约有100种之多,而除了大型医疗器械,她每样手术所需的物品都配备了150份。
与其他12位志愿者会合后,从西宁驱车前往玛多县,400多公里路程,车子在陡峭泥泞的路上行进,晚上近7点才到达玛多县。此时,县城里已经聚集了大批前来等待做术前筛查的藏民。
服务队中许多人都是第一次上青藏高原。11名温州志愿者中有8名女性,大部分是80后。一路上,很多人就开始出现了剧烈的高原反应,朱绿荷几乎一路都在呕吐。
到了玛多,来不及吃饭,马上就开始为等候的藏民筛查。一个古铜色脸蛋的22岁藏族姑娘搀扶着年迈的爷爷来到现场,她说爷爷得了白内障已经很久了。黄芳医生转向了姑娘,却发现这个小姑娘的右眼似乎也有异样,于是顺便对她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这个姑娘的右眼也得了白内障。于是队员们对她进行了登记,希望她第二天能来做手术。而此前,她只是一直觉得右眼不舒服,却不知道是生了多大的病。
连夜工作了两个多小时,从等待的人群中筛查出可以手术的22名患者。为了第二天能顺利进行手术,他们又连夜对手术车进行清洗准备……
四周黑暗而寂静,只有远处偶尔能看到一些微弱的灯光,间或有些藏民的喊声隐约传来。高原反应,加上一路颠簸、连续忙碌,陈洁的头上像一直被紧箍咒箍着,连行动都觉得困难,她和同样被高原反应折磨的护士陈蕾,互相搀扶着走回宾馆。队员们硬撑着走到宾馆房间后,并没有立即休息,而是立即开会,安排第二天手术的各个环节。
同时进行的是手术车的清洗工作。这天晚上有5名队员一直在手术车里忙着清洗、消毒。时间近凌晨,当手术车终于清洗完毕时,一直在整理器械的志愿者周健发现,劳累过度加上高原反应的蘧荣荣,终于撑不住了,两只手挂在了车门口,像是随时都有可能晕过去。周健叫来了吴志毅,两人合力将蘧荣荣抬回宾馆。而宾馆房间里,由于头痛和胃痛,队员们的呕吐声此起彼伏……
这一夜,他们都是靠着止痛药在维持工作,呕吐强烈时,连止痛药也被吐了出来。
6小时完成22例手术
8月17日一早,温州明眸服务队的白内障患者手术正式开始。因为医疗条件所限,所有的手术都是在手术车上进行的。当地人曾经一再叮嘱服务队队员,在这里工作不能走路太快,因为动作太大会增加耗氧,从而让高原反应更剧烈。然而温州来的医生护士们对快节奏的工作状态已经习惯了多年,他们在玛多的工作量还是维持在一小时完成4台手术。而且眼部手术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工作人员就只能呆在开着空调的密闭手术车里,这里的氧气量比起外面更少,由此可见他们的工作难度之大。
在手术车门口为藏民们换手术服的是护士宋淑敏。当地的藏民习惯常年穿同一件藏袍,双脚上套着厚厚的皮靴。宋淑敏的工作就是不停地为前来手术的人脱鞋、换衣服。蹲下、起立;再蹲下、起立。这在海拔4500米的高原上,对体力是一种残酷的考验。但是因为门口只有宋淑敏一人,当天玛多的22名患者都做好手术之后,她也终于坐在门边站不起来了。
这一天,主刀医师李国星和黄芳一样很忙碌。因为手术车里的显微镜没有脚踏,无法调整位置,李国星一直是在半蹲的状态下完成手术的。而一直在空调房里不停工作,丝毫没有空闲时间,也让他当天得了重感冒。在高原地区,感冒是很危险的。但是凭着过去的手术经验及精准的手感,两位医生还是保证了全程手术的100%成功率,没有一例并发症。
当天中午,有队员发了一条这样的微博:“目前志愿者队伍位于青海玛多县人民医院,医院的院长就是眼科医生,曾学过白内障手术,但由于条件限制,医院里没法开展手术,此次的手术均在手术车中进行,整个医院只有眼药水,手术器械等均从温州带过去。医生们都因高原反应身体不适仍坚守岗位,目前已完成小切口白内障7例。”
当天中午,古铜色脸蛋的姑娘戴着运动帽,换上了鲜艳的运动服和爷爷一起来到了手术车前。手术很快就完成了,当姑娘摘除右眼蒙着的白纱布对着镜子露出略带羞涩而甜蜜的笑容时,那个笑容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服务队队员。周健说,她的笑容让人觉得所有的疲惫似乎一下子就消解了。
第一天术后,李国星在自己的微博里如此总结:“ 今天我们的浙江狮子会明眸分队克服了种种困难,如停电、缺水、手术显微镜没有脚踏等艰苦条件,6个小时顺利实施22台手术,几乎全是白色过熟期白内障,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一路艰辛一路险情
8月18日一早,由手术车、一辆载满服务队员的面包车、一辆越野车和一辆载满行李的小货车组成的车队开始向久治县行进。这天出发之前,队里的几位北京志愿者完成任务后准备回家了,而队里高原反应最厉害的朱绿荷依然躺在床上无法起身。这时陈洁和队员们商量,考虑到朱绿荷的身体状态,是否要让她跟北京志愿者们一起离开。然而,朱绿荷说:“今天我已经好多了,我不走,坚决不走!”
久治县城区的海拔在3500米左右,对于刚刚经历过海拔4500米作业的队员们来说,这个高度应该会轻松一些。行程600多公里,他们要在车上度过一天半时间。
从玛多出发不到半小时,坐在小货车后座的吴志毅觉得车子异常颠簸,无法安坐,于是决定从货车上下来,上了其他队员们乘坐的面包车。由于路上手机没有信号,车与车之间无法联系,所以车队很快就走散了。一小时后,几个车在预定地点集合,却发现少了小货车。大家呆在原地苦等了两小时之后,终于和小货车上的司机取得了联系,原来是小货车在吴志毅离开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翻车了,两名驾驶员都受了伤,幸好并无生命危险,且已经被送往医院。但是当时吴志毅如果还在货车后座上的话,后果就不堪设想了。这件事,所有队员在当时都不敢向家里人讲,怕家人担心。好几个队员当时都发微博感慨说:“幸运眷顾了我们,好人有好报。”
之后的路程,所有的队员都只好挤在一辆面包车里,越野车负责回程搬运小货车上的行李。
途中,队员们行车经过了海拔4800米的泥泞路,原来下雨的天空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大家都从未见过如此壮观的雪景,全都将高原反应抛诸脑后,纷纷从车上下来拍照留念,几个年轻女护士更是兴奋地在被大雪包围的公路上又蹦又跳。仓促欣赏了一下沿途的美景之后,队员们又上路了。
在久治县,还有很多白内障患者等着他们……
让这个孩子明天更好
8月19日下午,温州明眸队到达久治县城区,下车后,队员们还是同样没有休息,立即投入了工作。在久治,他们要连续忙碌三天。当天第一例手术由黄芳主刀,时间在晚上近7点。此时,大家都还没有空闲吃晚饭。黄芳此前刚刚结束援疆的一年半工作,且患有贫血,但是当初领队陈洁一个电话的召唤,她就跟着大家一起来到了青海高原区。
这一夜,医生护士们熬夜奋战,手术一直忙到了近11点,共完成了11台手术。好在大家的高原反应都已经没有在玛多时那么剧烈了,可以坐下来吃一顿稍微正常的晚餐了。然而他们还是无法习惯当地的饮食,这个深夜,他们照旧只是喝了几碗紫薯粥。
8月20日一早,陈洁见到了一个只有5岁的白内障患者、小女孩依玛。小依玛出生四个月就被诊断出得了双眼性白内障。陈洁回忆说:“出生四个月之后,小依玛就几乎没有见过光明,其实这样的病例温州也有,但是我们这边的孩子出生一个月就会把这个手术给做了。小女孩虽然得了白内障,但是性格非常活泼,她的乐观天真深深打动了我们在场每一个人。”
由于依玛得的是双眼性白内障,需要做全麻手术,但是当地没有这个条件。陈洁的第一反应是:带她来温州。于是她跟带小女孩过来的爷爷进行了沟通,对于医生们带孩子去温州的提议,老人显得很迷茫,他并不知道温州在哪里,只是知道温州距离久治县很远很远。于是他不置可否地离开了。
当天下午,老人又带着小依玛来了。见到他们再度回来,服务队的人叫上了久治当地医院的院长做翻译。院长对老人说:“温州有这么好的眼科治疗条件,如果是我,不管花多大的代价都会带着孩子过去!”此时,小依玛不知道用藏语说了些什么,院长告诉陈洁说,小孩是怕去陌生的地方。陈洁张开双手抱起了小依玛,笑着对她说:“不用怕,我们都在你身边。”
这个10月,小依玛将带着重见光明的希望来到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再次来到温州明眸队的队员们身边。
在久治,队员们一共呆了三天,共为这里的44名白内障患者带去了光明。在久治,护士们学会了几句流利的藏语,比如“睁眼”、“闭眼”、“躺下”、“坐下”这些在手术车上必须告诉藏民的用语。
朱绿荷还记得,完成了久治最后一例患者的手术之后,她一个人蹲在久治人民医院的院子里喝着当地牛奶,抬头望,天空是那样的湛蓝,远处的大山是那样的翠绿。那一刻,她觉得这几天的辛苦都抛撒在脑后,觉到惬意而满足。
在青海高原区漫长的9天时间里,温州明眸服务队的队员们克服了高原反应、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的挑战。回程的那天晚上,队员们聚在一起吃了一顿火锅。在席间,领队陈洁抱着朱绿荷痛快地哭了一场。此前,她有过太多的担心,担心去这么艰苦的地方做公益,没有队员愿意响应;担心在人生地不熟的西部高原区队员们的安全……没想到一切会进行得如此完美。而在李国星的眼里,这是温州明眸服务队第一次从活动筹备到手术流程的所有环节均由自己的团队独立完成,他认为队员们都是专业人士,都是佼佼者。但也曾担心在陌生的高原该如何协作。结果是如此完美。所以他说,下一次,我还会报名参加。因为我们之间已经形成默契。
活动结束后,中国狮子联会如此评价:此次活动对两百多名当地藏民进行了筛查,为其中66名眼疾患者实施了白内障手术,让他们恢复了光明,以百分之百的手术成功率圆满完成此次活动任务,为中国狮子联会和广大狮友争得了荣誉!也使狮子会的医疗队成为第一支走进两座古镇的医疗队!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