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血型是什么?是否贫血?肝功能是否正常?这些反映体征和健康状况的指标,无法用眼睛细细观察,只有在医院检验科你才可以得到结果。因此,医学检验被称为内科医生诊断疾病的眼睛。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将医学检验定位于临床的辅助,人才培养也被定位于中等医学专业教育,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在医学院开设本专科层次的医学检验专业教育,至今也才有30多年的发展历史。可见,我国高等医学检验专业教育的起步是比较迟的,而温州却有着一支强大的学科队伍,目前温州医学院医学检验整体实力已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在这支队伍中吕建新是一位领军人物。
没有节假日概念的吕建新,与我们相约在星期天的早晨。温州医学院领导办公室的布局几乎是一个模式:不小的房间里,安放着一张大办公桌,上面一字排开大批资料、文件、证件……有点凌乱,却也不失规律。除书橱外,另加一张会客桌,上面摆放着茶杯、茶点之类。
吕建新的办公室也不例外。
吕建新,祖籍浙江龙游,1963年6月5日出生于绍兴一个教师家庭。“文革”中就读于绍兴光明小学,初中毕业于树人中学,1980年从绍兴一中高中毕业。1981年从绍兴稽山中学考取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生物系,1985年毕业后留校任生物系生物化学教研室助教,1987年2月调温州医学院,历任助教、讲师,1995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3年12月任检验医学系副主任,1998年11月任检验医学系党总支书记、副主任,2000年6月任检验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院长,2003年6月起任温州医学院副院长。其中2006年9月至2009年5月在中南大学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在职攻读博士。
长期以来,吕建新主要从事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分子诊断学的教学和研究,特别是在线粒体相关疾病、遗传病、感染性疾病等早期、快速检验新技术的研发上形成特色和优势,并在分子标志物、生物活性物质的功能研究上颇有创新。2001年以来,他主持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传染病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重大(重点)项目等20余项。获得各级各类科学技术奖励15个,其中2007年《新型抗菌素伴侣的开发研究》、《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分子生物学评价研究》同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今年《铁硫簇合成机制与铁硫蛋白功能及应用研究》课题又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他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40多篇;出版《分子诊断学》、《医学分子生物学》、《常见疾病的检验诊断》(丛书)、《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等教材、专著10多部。
摆正科研教学时间
金:前几天,媒体报道您获得了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作为温州医学院领导,您仍坚持在科研前沿,而且成果迭出,为医学事业作出了贡献,也为温州赢得了荣誉。在您看来,您最满意的课题是哪一个?其社会效益大吗?
吕:这个问题没想过,都还不是最满意的吧。几年来,我一直围绕医学检验开展研究,主要是线粒体基因组与疾病的分子分型、分子诊断的研究。就说刚刚获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的《铁硫簇合成机制与铁硫蛋白功能及应用研究》课题,是我与在美国的一位同学共同研究的,历时10年之久。
铁硫蛋白不仅参与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还参与了细胞内氨基酸、血红素、生物素的生物合成等。但目前自然界中已被克隆鉴定的铁硫蛋白仅500多种,尚有众多的铁硫蛋白未被鉴定,且铁硫蛋白中铁硫簇合成的具体机制不明。我们的研究率先揭示并证实了IscA作为铁的分子伴侣为铁硫簇合成提供铁的机制,提出了铁硫簇合成的“USA”模型,并完善了铁硫簇合成的理论机制。这对环境中的化学毒物进行快速检测,具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
此外,我建立了Ⅱ型糖尿病的遗传资源库和线粒体功能研究技术平台,并首次发现了一个可以引起线粒体糖尿病的tRNAGly T
金:据了解,在科研重压之下,高校一些教师除上课备课外,还要为申请项目等事务花费时间,而真正用来科研的时间却不多,从而影响了论文质量,出现了学术浮躁等现象。那么您是如何摆正科研与教学的?
吕:我觉得这是不矛盾的。作为一名教师,上课是神圣职责。教育部明确要求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多年来,我坚持这样做,每学期起码有二三十课时。不仅给本科生上课,还给研究生上课。目前,我开的课程有《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分子诊断学》和《生物化学》三门课,其中《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分子诊断学》教材还是我主编的。
至于我的科研,早年主要是靠课余、节假日时间,现在主要依靠团队,我的研究团队包括一批年轻老师和研究生,他们很努力,使我的思路得以实践,研究方案得以落实,我很感谢团队的每一位成员所做的努力。
期待检验结果互认
金:生活中,我们常遇到一种现象,病人到医院检验后,若转到另外一家医院治疗,非要重新从头到脚进行检验,这是否合理?有可能实现“一单通”吗?
吕:哦,这次国家医改方案有这个目标,要求实现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即所谓的“一单通”。但近期内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困难。这不是纯粹的经济利益问题,医院不至于如此见利忘义。就温州来说,全市仅附一医实验诊断中心获得ISO15189认可。只有通过ISO15189的认可,医院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才能得到其他检验机构的认可。到目前为止,全国获准该认可的医学实验室才30多家,另外,各医疗机构人员、设备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虽然目前各实验室有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但检验结果因所用方法、试剂、仪器等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也是难免的。另外,在处理医疗事故时,也可能导致责任界线不清,这使得检验报告单难以实现“一单通”。唯有实现各医疗机构通过 ISO15189验收认可,方能做到“一单通”。这是我的观点。
金:您有美满的家庭,又不断取得科研成果,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吕:我有一个温暖的家,可我顾不上家,事业家庭两难顾,我深知我尽不了好丈夫、好父亲之职,正如我儿子说的,在老爸眼里,办公室比家更重要,兔子、老鼠比他更重要。但我也会尽心尽力尽责任,做到事业家庭两头顾。
我一直在践行“低调做人 踏实做事”,这就算是我的座右铭吧。
引领医学检验发展
金:医学检验不仅是内科医生诊断疾病的眼睛,对于民众同样很重要,因为有了检验报告单,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便可心中有数。可是以前无论医院还是病家,都不重视医学检验,其原因是什么?
吕:这主要是受前苏联医学模式影响。在医院,检验科是辅助科室,那时检验的项目很少,以大小便三大常规为主,因此检验从业人员只要有中专学历就足够了。
实际上,在疾病发生之前体内物质代谢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也可能有外源性的物质(包括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进入体内,这些变化导致物质代谢失去平衡甚至紊乱。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来检测物质的代谢变化过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血糖、血脂、肌酐、尿素氮等等检验项目,都是反映体内某些物质代谢的指标,它们大多是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或终产物,在患者出现身体不适和临床体征前往往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对这些指标的检验,可以了解物质代谢情况,即通过医学检验了解变化的数值,为医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特别是肿瘤等病症,早期诊断,效果明显。
金:如今温州医学院在这个领域中全国排名领先并引领着这个学科的发展,这是否与温州医学院医学检验学科起步早有关?
吕:是的。温州医学院医学检验有今天的成绩,首先要感谢当年的几位领导和前辈。他们是李日千、叶碧绿、徐鹏、王公望、陆永绥等。改革开放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使高校得到发展的机遇,但当时浙江省仅浙医、温医两所西医类本科院校,并且专业设置单一,当时的温医仅有临床医学、儿科等两个专业。为适应医学发展需要,以及与浙医不重复设置专业之原则,他们提出了创办医学检验专业的设想。
1984年9月,经时任温州医学院副院长叶碧绿牵头,带领王公望、陆永绥等走访上海、天津等有关院校讨教,得到了李日千院长的大力支持。之后,他们立即向省有关部门要求创办医学检验专业的论证报告。几经努力,1986年批复同意,并于当年首次招生3年制专科。
如今,这个专业不仅招收本科生,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的升格,还招收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研究生,2010年招生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研究生,形成了本科-硕士-博士多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目前我校医学检验专业成为浙江省高校优势专业。我校还担任了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校际协作理事会秘书长单位,承办发行《检验医学教育》杂志和主办中国检验医学教育网。饮水不忘掘井人,我们不能忘记几代人的努力。
安家温州两因兼具
金:是啊,确实收到了“一步领先、步步领先”的效应。那您又怎么会到温州医学院来的?
吕:我是1985年毕业后留校在杭州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教研室任教。在大学期间我认识了我的另一半,她是我的同班同学金丽琴,她聪明贤惠,成绩很好,完全可以留在杭州工作,但她执意要回温州,在温州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当助教。1985年我在参加高校招生工作时遇见了温州医学院来杭州招生的老师,他们谈到了温州医学院正在筹办医学检验专业,需要生化专业老师,希望我能来温州。这动摇了我原来想让她考研究生回杭州的念头,我于1987年的2月,正式成为温州医学院一名生物化学专业教师。
金:您在大学里读的专业是生物化学,属于生命科学。那时作为生命科学前沿学科的生物化学也才刚刚起步,当初您是否预料到这个专业会这么红火?您怎么会选择这个专业?
吕:我读这个专业是因绍兴稽山中学数学老师孟智英的推荐,当时她的儿子已在杭州大学读生物专业。她告诉我,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年代,开放的中国必定会发展生命科学。于是我就填了这个志愿,其实那时的我连“生命科学”这个名词也没有听过。
你也许会问,我是不是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