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的成长之路,期待更多温暖相伴。7月1日起,温州医科大学巾帼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主动奔赴温州市各地,聚焦三类儿童成长需求,以红色党史宣讲铸魂、性教育普及护航、心理关怀润心、网络安全探路,为孩子们编织专属守护网。
图为温州医科大学巾帼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全体合影
党史润童,巾帼铸魂
实践团在秀屿社区妇儿驿站等地开展“学百年党史 讲巾帼故事”主题宣讲。宣讲员阙红莲以“闪亮的星星”为喻串联党史脉络,借动画把南湖红船到新时代的百年征程,转化为孩子听得懂、喜欢听的故事,故事讲述了秋瑾的侠骨,赵一曼的忠魂、屠呦呦的执着、张桂梅的坚守。在故事的感召下,孩子们心中默默埋下“女性顶天立地”的信念种子。实践团以青年视角、儿童化表达,让党史教育“活”起来,为社区党史学习常态化提供青春样板。
医普性教,护航成长
为筑牢三类儿童的身心安全防线,实践团在娄桥社区妇儿驿站、山根花苑等地开展“认识自我 保护自我”性教育课程。围绕自我认知、自我保护、尊重他人三大板块,以趣味提问、视频讲解,从医疗科普视角带孩子探索生命起源,感悟妈妈孕育艰辛,理解性别差异与身心变化;“安全信号灯游戏”模拟侵害场景,教孩子掌握隐私保护与危险应对技能;强调尊重隐私和身体差异,助力建立良好友谊。用轻松形式赋能成长,彰显守护童心的决心。
图为课堂上三类儿童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润心启智,彩绘未来
为守护三类儿童的心理健康,实践团走进瓯海区景山街道繁荣社区、娄桥社区等地,开展“非遗传心?彩绘未来”心理团辅。20余名孩子借动画《情绪怪兽》,用色彩解锁情绪密码;“安全信号灯”游戏里,红黄蓝丝巾成为心情表达工具,让孩子在欢笑中识别、表达情绪。水拓丝巾环节,艺术创作融合情感表达,孩子释放情绪、舒缓压力,增强自我认知与创造力,实现心灵疗愈。借卡通动画、情景模拟筑牢孩子心理安全防线,新颖形式获家长好评,为心理健康成长注入温暖力量。
图为温州医科大学巾帼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员在协助三类儿童完成水拓丝巾
瓯越本草,中医传承
为激活三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实践团前往仙南村文化礼堂等地开启“初识瓯越本草 传承中医文化”活动。宣讲员戴雨涵用趣味谜语引入中草药知识,讲述中医起源与《本草纲目》故事,点燃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好奇。“药材蹲”游戏让“温六味”知识鲜活起来,孩子在互动中加深记忆;亲手制作驱蚊香囊,让中医药文化从理 论落地实践,变得可触可感。以儿童为切入点,用趣味互动架起认知桥梁,将温州传统中医药文化融入课堂,注入青春传承活力。
数海探微,童网固防
为破解AI时代三类儿童的网络风险,实践团聚焦“AI时代下未成年人网络性暴力的困境与对策”调研主题,在温州博物馆、图书馆、大型商圈等五地,面向儿童与家长开展深度调研。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成功收集到上千份调查问卷。面对羞涩儿童,用卡通形象解读AI术语,耐心引导分享;针对家长疑惑,细致阐释问卷意义。线上借微信、小红书拓展样本广度。调研成果描绘未成年人网络风险认知图景,为学校课程优化、家庭监护引导、社会平台治理提供依据,推动社会责任从校园延伸至社会,共筑清朗数字未来。
图为温州医科大学巾帼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进行问卷调研
从党史宣讲的信念传递,到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创新;从性教育的成长护航,到心理团辅的心灵滋养,再到网络安全的调研探索,实践团以爱为墨,在三类儿童的成长画布上,一笔一划勾勒专属守护的诗意。此刻,我们仍在守护的路上奋力前行,未来也将持续以青春为笔,书写更多元的守护篇章。那些关于童真绽放、成长护航的故事,还在不断续写——我们期待以持续行动,为三类儿童筑造更坚实的成长堡垒,让每一份努力都成为点亮童年的光,让多元守护的意义,在陪伴孩子奔赴未来的旅程中,不断焕新、愈发滚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