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国家级
媒体温医
  • 新华网: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行走的红色课堂”走进天山大地
  • 作者:汪黎黎    通讯员单位:药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编辑:方静含   字数:1383   浏览:546
  • 日前,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师生走进新疆石河子、阿克苏等地,与石河子大学药学院的师生们共同书写了一堂堂鲜活的“行走的红色课堂”,让青春的足迹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

    “兵团精神、胡杨精神和温州精神,有着相似之处。”在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特地开展了一场“行走的红色课堂”,他以《军垦魂·因子力:在红色历史中汲取创新生长的力量》为题,结合自身团队在生长因子药物研发领域的突破历程,诠释了兵团精神与科学家精神的内在共鸣。

    李校堃院士为师生讲党课。

    李校堃院士勉励师生要以国家战略为引领,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格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要将科学家精神进一步融入学院发展、学科创新,引领青年科技报国、教育强国志向,强化使命担当。要将教育家精神践行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推动药学知识科普惠及边疆群众,引领青年服务边疆、服务祖国,践行社会责任。

    在小白杨哨所内,师生们聆听守护边疆的动人故事;在“七一勋章”、时代楷模获得者魏德友戍边事迹展览馆,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聘任魏德友为“思政导师”。现场,药学院师生还将研发的可促进皮肤修复功效的生长因子创新药膏赠与魏德友老人。

    “我们深化东西部高校合作,传承红色基因赋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为‘科技自强自立、服务健康中国’书写新时代青年担当。”李校堃表示,要以垦荒精神砺初心,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领新时代药学人以创新勇闯科研“无人区”。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师生向新疆石河子学生宣讲科学家精神。

    “我们不远万里赶来,为了这朵小红花。”在石河子大学红花示范田,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师生聆听老一辈军垦战士在荒漠中开垦种植、用医药知识守护人民健康的往事。

    在与大家交流中,师生们围绕红花药用成分提取、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等专业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当他们了解到当地依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兵团医药”品牌,将红花产业与乡村振兴、边疆医疗帮扶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时,师生们深受触动,立志要将所学应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李校堃院士向师生们讲解红花研究项目。

    活动期间,温州医科大学“肤生工程”团队还走进新疆石河子、阿克苏,把肤生工程千村千点救助站授予石河子大学、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并在阿克苏温宿县、石河子小学、石河子团结街社区开展义诊活动。

    在石河子团结街社区,师生们围绕《药物的甜蜜陷阱——水果与药物安全》《你知道吗?药品开封后有效期就变了》等主题,通过演示、指导居民形成正确的用药观念;

    在阿克苏温宿县民生社区,师生们开展了“药暖边疆行,科普惠民生”为主题的维汉双语科普宣传活动;

    在石河子第十一小学的课堂上,“FGF·追光科学”宣讲员本科生沈容容通过讲述李校堃院士潜心研发新药的案例,引导广大小学生走近科学家、感悟科学家精神……

    “我们通过此次活动,分享了学科经验,坚定了学生服务信念,推动了药学知识科普惠及边疆群众。”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党委书记王建波说,这些活动让每一位走出课堂的师生都能带着“传承红色基因、守护人民健康”的使命,在新药研发、临床服务、医学教育等岗位上,书写新时代药学人的责任与担当。

    据介绍,近年来,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立足所在学院学科专业优势,以“行走”打破理论与实践的边界,用“红色”锚定医药教育的精神坐标,让“课堂”成为连接历史与当下、理想与使命的桥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