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一场关于“小耳朵”的温暖行动正悄然展开。近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聆听新声”听障儿童康复帮扶志愿服务项目专家团队走进西藏高原,与拉萨市残联就听障儿童诊疗康复达成合作协议,并在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落地帮扶项目。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科技教育与人才处处长边巴罗布,拉萨市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格桑,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涛,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钢,拉萨市残联以及双方医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活动。
项目对接会上,陈钢介绍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基本情况,以及医院作为浙南闽北赣东区域整体实力最强的公立医疗机构,在积极发挥医疗救治领头羊作用的同时,在医学人才培养、公益医疗志愿项目等方面的成效。他表示,作为医院知名志愿帮扶项目,希望通过“聆听新声”落地西藏,让群众在精准帮扶中感受到更多社会温暖。
格桑在听完“聆听新声”听障儿童康复帮扶志愿服务项目的情况介绍后,对项目团队以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公益服务给予高度评价。她表示,这份跨越山海的爱心,饱含着对高原听障儿童的深情厚谊,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助残事业的责任担当,拉萨残联将更广泛地借助社会力量,关注高原听障群体获得新声。
会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专家李贺对2名患有严重听障的儿童进行了仔细的检查,与家长进行了仔细的沟通交流,经过评估,他认为其中一名儿童可以先行植入骨导助听器,并在将来有条件行耳廓整形术。而另一位4周岁的儿童吉拉(化名)在一年前已经通过残联资助接受了一侧人工耳蜗植入,但效果尚待进一步观察。李贺经过仔细检查,并联系原手术医院的主刀医师,发现小吉拉可以同时行对侧人工耳蜗植入,双侧人工耳蜗植入能大大增加听力改善的机会,从而更好地提升患儿今后的生活质量。然而小吉拉的父亲担心植入后效果,同时也犹豫费用问题。带队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钢与李贺讨论后,当即决定可以把小吉拉接到温州开展后续治疗和康复,并为其从该院为听障儿童专设的“聆听新声”志愿者项目中提供资金支持。“如果能去温州治疗,我们就太高兴了,我们全家感谢你们,扎西德勒!”当小吉拉的父亲听到妇儿医院的医生向他转达这一好消息时,黝黑的脸庞顿时展开了喜悦的笑容。
据悉,“聆听新声”听障儿童康复帮扶志愿项目团队依托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以让听障儿童能够重获新声为项目宗旨,深入挖掘听障儿童术后康复存在的重难点问题,为听障儿童设计个性化康复方案与新颖课程,致力于构筑人工耳蜗植入后听障儿童康复服务体系。特别是在思路和做法上形成“一三四”服务模式,“一”个核心目标(帮助听障儿童回归有声世界),“三”级联动机制(医院、志愿者、家庭协同),“四”维服务体系(筛查诊断、康复训练、家庭支持、社会融入),为无数听障儿童家庭带来希望。此次项目的落地,是前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过与西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拉萨市残联和西藏妇产儿童医院的多次对接后开展的精准举措。今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聆听新声”团队将每年为西藏自治区符合条件的听障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帮助他们重获“有声”世界。同时帮教结合,通过培养当地医务人员在听障诊治、康复方面的前沿技术,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