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国家级
媒体温医
  • 中国网:她17年饱受帕金森折磨,“刺激一下”能走了!
  • 作者:阮林辉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方静含   字数:2249   浏览:112
  • 您是否见过这样的场景,手抖得连一杯水都端不稳,身体僵硬到无法自己扣上一颗纽扣,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外科手术团队,拥有一项融合机器人技术与神经科学的革新疗法,让大脑的异常电信号回归有序,这究竟是怎样一场“大脑的重启”?

    79岁的李阿姨(化名)与帕金森病抗争了整整17年。最初,她的身体仿佛被无形铁链束缚——动作僵硬、行走迟缓,日常的穿衣、起身都成了煎熬。药物曾是她的“生命支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药效衰退。为了对抗症状,她不得不一次次加大剂量,却陷入更棘手的困境:李阿姨的身体开始出现“异常扭动”,四肢不受控地扭曲摆动,甚至行走时会突然剧烈扭动,多次险些摔倒在地。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帕金森内科团队和外科团队多次讨论、评估,认为患者符合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的条件,且术前多巴胺冲击试验最大改善率为58%,建议手术治疗。

    DBS手术通过电刺激精准调控大脑异常环路,既能替代部分药物作用,又能克服药物的局限性,因此被形象地称为帕金森病的“电子药物”。

    这项技术以"亚毫米级"精度为大脑装上“脑起搏器”,帮助全球数十万患者重获生活品质。2025年3月1日开始,帕金森DBS手术已进入浙江省医保报销范畴,而这也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常规开展的熟练技术。

    手术前,专家团队利用机器人强大的导航和精准定位功能,为李阿姨规划了手术路径,巧妙地避开了重要血管和功能区。

    ▲术前计划设计手术路径

    手术中,机器人导航反复定位,在机械臂引导下植入监测电极,根据电生理监测的波形再调整植入电极深度,确保植入电极位置准确,最后精准植入刺激电极至双侧丘脑底核。测试安置理想后,连接脉冲发生器,并将其放置于前胸皮下,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

    ▲术中机器人辅助下电极植入及电生理定位

    术后近一个月,团队详细评估了李阿姨运动以及药物治疗情况,制定了合理的开机刺激参数。随着遥控器对准埋置在李阿姨体内的刺激器,她的肢体抖动、身体僵硬症状明显缓解,异动也得到改善,可以像正常人那样行走了!

    科普内容

    一、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我国目前帕金森患者已超500万。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下颌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目前没有完全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但是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康复治疗等方式来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二、什么是DBS手术

    DBS手术是通过立体定向技术将细微刺激电极植入深部脑中特定神经核团(如丘脑底核,苍白球内侧核等),并连接至胸部皮下的脉冲发生器(类似心脏起搏器)。当这个装置被开启时,电流会通过脑内电极对植入的目标区域发出高频的电刺激,以此来抑制神经元的异常电活动,从而改善症状。

    DBS手术在1999年引入我国,现已广泛运用于临床。目前DBS手术已进入无框架机器人辅助精准快速植入时代。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的DBS手术也是在机器人辅助精准快速植入电极。

    三、哪些帕金森患者适合做手术:

    01诊断明确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或者遗传性帕金森病、各种基因型帕金森病),对复方左旋多巴反应良好。

    02药物疗效已显著减退,或出现明显的运动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03出现不能耐受的药物不良反应,影响到药物疗效。

    04存在药物无法控制的震颤。

    有以下疾病不适合做DBS手术:

    01有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

    02有严重抑郁、焦虑、精神分裂 症等精神类疾病。

    03有医学共存疾病影响手术或生存期。

    四、帕金森病患者什么时候适合做手术

    总体来说,帕金森病患者吃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蜜月期”刚刚结束,“开关现象”、异动等药物副作用开始出现的时候,是DBS手术的最佳时机。手术治疗时间窗一般是患病 5-15 年,其中 5-10 年的时间内是比较好的手术治疗时间段。

    大家通常有个误区:到了药物无效或者患者只能坐轮椅/卧床的时候再选择DBS手术,可是往往这个时候,脑部结构可能因长期病变发生萎缩,电极植入难度增加。患者因长期运动障碍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变形,术后康复也较为困难。因此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非常重要。

    五、DBS手术风险多大?

    DBS手术在神经外科属于微创手术,患者创伤较小,手术风险也相对较低。术前多模态影像融合,在计划系统上设计最佳植入路径,避开血管和重要功能区,避免了在术中穿刺损伤血管。术中利用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DBS电极植入,可达到快速精准定位,具有良好的精准性、安全性以及稳定性。

    六、DBS术后还需要吃药吗?

    DBS手术不是一劳永逸的,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改善运动症状,且主要是四肢的症状如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等,解决一些药物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剂末现象、异动症等。手术的预期是希望患者术后可以达到减药的效果,且大部分病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口服药。术后早期需要医生给予数次程控,调节刺激参数,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在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稳定后,才能逐渐调整抗帕金森药物的剂量。

    七、DBS植入多年后,电池耗竭怎么办?

    植入胸部皮下的脉冲发生器,我们俗称“电池”。“电池没电”,怎么办?

    现有的DBS脉冲发生器有充电型和非充电型。非充电型一般使用5年左右,电量耗竭时,仅需更换皮下的脉冲发生器即可。可充电型的脑起搏器,使用时间更长通常在20年左右,只要合理地运用,许多帕金森病患者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脑起搏器的电池使用年限。

    当然,选择充电型还是非充电型,一方面需要根据家里的经济条件,另外一方面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进行选择,年轻患者建议选择充电电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