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喝水吗?哪里痒我帮你抓一下?”每天,小陈都会和爸爸轮流进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陪护妈妈。
小陈的妈妈近日因重症感染被送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EICU,当时的她情绪高度紧张、恐慌、焦虑,因亲人不在身边而抗拒治疗。为了让小陈的妈妈得到有效治疗,EICU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允许家属进入EICU陪护。“这几天,家人一直陪伴在她身边,她的紧张情绪缓解了不少,也愿意积极配合治疗了。”EICU副护士长胡颖颖说。
在温医大附一院EICU另一张病床上,患心肌炎的17岁小伙子小豪经过治疗已好转,正准备转入普通病房,坐在病床旁的小豪的妈妈陈女士终于放心了。5天前,小豪突发病毒性心肌炎,被家人送到温医大附一院急诊。“医生说要转进EICU,当时我的眼泪一下流下来了。突发疾病,他心里肯定很害怕。”陈女士说,“听到医护人员说EICU允许延长陪伴时间,我安心了很多。”
自2023年6月以来,温医大附一院打破EICU的24小时无陪护管理模式,试点“亲情陪护”。家属除了可在1小时的常规时间内探视患者外,还可以申请留下来陪护,与医护人员一起助力患者“闯关”。
“给予人文关怀,是我们在EICU推行‘亲情陪护’的目的。不管是患者还是患者家属,都需要更多关爱。”温医大附一院急诊科学科带头人卢中秋说。
卢中秋说,推行EICU“亲情陪护”,对于科室和医护人员来说是一次大胆尝试。没想到的是,家属不仅给予了患者最温暖的陪伴,还更好地掌握了出院后喂食、翻身拍背、功能锻炼等护理事项。截至目前,温医大附一院EICU开展“亲情陪护”3000余次,惠及患者1500余人。数据显示,通过“亲情陪护”,患者谵妄(急性脑功能障碍)发生率下降,家属满意度大幅上升,EICU床位周转率提升。
“EICU在推行‘亲情陪护’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家属第一次陪护前,护士会对家属进行陪护须知宣教,告知其每床仅允许一名家属陪护,不能随意穿脱隔离衣自行进出,在床旁检查、有创操作、抢救等特殊情况下要配合医护人员引导离开监护室,不能干扰医疗护理工作等。”卢中秋表示,重症医学的温度,是科学与人文、知识与情感的融合带来的。接下来,将在对家属探视情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点推出更适宜的陪护制度,让重症患者除了有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护理,还有家人的陪伴,从而更快康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