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有一群医生正在用最“慢”的方式,完成一件最“快”的事——让自闭症儿童安心看牙。没有强制、没有催促,靠的是一次次温声细语的安抚、一遍遍耐心十足的陪伴,在“星星的孩子”与牙医之间,搭起了一座通往信任的桥梁。
医院的儿童口腔科门诊区总是热闹非凡,但这份嘈杂却给了谢妈妈一种“心安”——她的孩子小谢终于可以不再哭闹、不再抗拒,安静地躺上牙椅接受治疗了。
小谢是自闭症患儿,曾因惧怕陌生环境和不良就医体验,一度暴力抗拒治疗。多次辗转求医无果后,谢妈妈在温医大口腔“护星行动”的志愿服务中,看到了希望:“都已经数不清看了多少医生,终于有人愿意哄着他看牙了。”
“我们知道这对他们来说不容易。”儿童口腔科副主任李玲说,“很多‘星孩’家庭已经尝试了很多机构,能走到我们这里,几乎是他们的最后一站。”对这些孩子来说,常规治疗难以配合,全麻又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于是,李玲医生选择了最“笨”的办法:温柔地引导、耐心地等待。她用一次次“哄着看牙”的方式,让小谢从暴力抗拒到逐渐配合,最终顺利完成多次补牙:“只要他们愿意给我们一点点信任,我们就会用尽全部耐心来回应。”
像小谢这样的例子在“护星行动”中屡见不鲜。自项目开展以来,越来越多“星孩”家庭从温州各地,甚至福建、丽水等地慕名而来。来自文成县的“星孩”小柒因意外磕坏门牙,久久未能修补,听闻“护星行动”后,家长特意驱车90公里来到医院,顺利完成治疗。如今,小柒每次看牙都坚持要找儿童口腔科主任梅丽琴,“以前她怕得要命,现在是非梅医生不看。”小柒父母笑着说。
“这些家长本就不易,如果我们也选择回避,那他们就真的无处可去了。”梅丽琴感慨道,“我们更愿意成为他们最安心的选择,而不是无奈的最终选择。”
数据显示,全国自闭症儿童患病率约为7‰,0到14岁患者可能超过200万。在口腔健康方面,自闭症儿童龋齿率高达80%以上。“看牙难”一直是笼罩在这些家庭头顶的“阴霾”。
自2021年起,温医大口腔医院启动“护星行动”,通过开设绿色通道、设立专门门诊、提供舒适化治疗服务,已累计帮助上百名自闭症儿童顺利完成治疗。对于许多大龄“星孩”而言,仅是让他们坐上牙椅,医护就需花费一小时以上。“我们没有魔法,只能慢慢走进他们的内心,与他们‘同频共振’。”梅丽琴说。
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温医大口腔医院在门诊街区开展了“我想对你说”活动,普通儿童写下对“星孩”的暖心寄语:“你真耀眼,闪闪发亮”“我们可以一起做朋友”……这些善意的文字,悄然照亮了“星孩”们的世界。“护星行动”的本质,是治疗,更是理解、尊重与陪伴。医生们用“笨”办法赢得“星”信任,也让医学回归到最质朴的初衷——不放弃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