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长在肾门部位紧邻肾血管和集合系统,且“深埋”在肾脏内部,表面被肾脏的大血管分支包裹。术中,一不小心就可能大出血,多家医院都告知他保不住肾脏了,他不想放弃,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这样复杂的情况下能完整切除肿瘤,保住肾脏吗?!
“太感谢了!幸好我来到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的肾终于保住了!” 术后查房,赵先生(化名)激动地向泌尿外科翁志梁教授及其团队的医生说道。近日,泌尿外科成功完成了一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复杂肾肿瘤的肾部分切除术,在顺利切除肿瘤的同时保住了肾脏。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昨日已顺利出院。
对于40岁的赵先生来说,他之前从未想过年纪轻轻的自己竟会在一次普通的体检中,和“癌”扯上了关系。体检报告显示,他的右肾长了一个直径大约6cm的肿块,并且这个肿块也不简单,毗邻手术的“雷区”:肿瘤的生长位置不好,既是肾门部位,又是内生性的。
肾门部肿瘤:是指位于肾门区域并与肾动脉和/或静脉密切接触的肾肿瘤。肾窦肿瘤与肾门肿瘤较为类似,但肾窦肿瘤多为大部分内生型,其手术难度更大。由于紧邻肾血管和集合系统,肾门及肾窦类型肿瘤行肾部分切除具有挑战性。
内生型肾肿瘤:是指没有或很少凸出肾脏表面,大部分被肾实质包绕的肾肿瘤,其位置较深,且肿瘤与肾脏血管或集合系统距离更近,毗邻关系复杂,术中定位困难,肿瘤切除后重建难度大。
得知这个消息后,赵先生一家陷入了四处求医的困境:可跑遍了外地多家医院,专家都建议要把右肾整个切除。家里人都劝他,要做好思想准备,肾可能保不住了。可赵先生仍不想放弃,万一有希望呢!
通过网上查询和多方了解,他找到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翁志梁教授团队求助。
翁志梁教授在了解赵先生的具体病情,并为他进行了细致的检查后,发现这个肾脏肿瘤确实不简单。
难点一:
这个肿瘤表面包裹着肾脏的大血管分支,如何既能保护这些血管,达到最大程度保留肾功能的目的,又能完整地切除肿瘤,避免肿瘤残留及大出血?这是摆在手术团队面前的一个大难题。
难点二:
肿瘤切除后重建缝合也是手术的一大难点。由于肾组织相对来说较脆,在缝合肾门部的缺损时难以实现满意对合,术后可能会有出血及漏尿的风险。并且肾门部静脉属支较多,静脉壁较为脆弱,在切除过程中损伤风险较大,容易导致大出血。
难点三:
更为重要的是,所有的手术操作,都要在肾动脉阻断后的有限时间内完成。
面对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翁志梁教授团队反复研究,对手术风险斟酌评估,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后,最终决定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右肾部分切除术的治疗方案。
经过充分术前评估和准备后,手术开始了,团队在分离、控制右肾的主要血管主干后,逐步打开肾窦腔,该部位有大血管的各分支走行,然后将肾血管与肿瘤边界之间的层面作为肾窦脂肪游离的解剖平面,顺利分开了绕行肿瘤的各血管分支。
术中,翁志梁教授通过腹腔镜下的超声探头定位肿瘤位置,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肿瘤位置和边界,并避开重要血管,由于大多数恶性肾肿瘤都有假包膜,正确辨认假包膜有利于提高肿瘤切缘阴性率。在切除肿瘤时,翁志梁教授采用了钝性锐性相结合的剜除技巧,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整地切除了肿瘤,同时更大程度地保留了重要的肾门血管和集合系统。
在肿瘤切除后的重建缝合上,翁志梁教授选择了分层缝合及滑动式Hem-o-lok和“V”型缝合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相对密闭的对合,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止血的效果及血管和集合系统的无张力重建。
经过医护团队后期的精心护理,目前,赵先生已经顺利出院了。
总之,肾部分切除术个体化差异大,但手术的理想目标是不变的:即完整切除肿瘤、保证切缘阴性;最大程度保留正常肾单位;避免近期和远期并发症。随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在该领域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微创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新技术、新器械的广泛应用,挑战高难度的肾部分切除术已成为现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