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国家级
媒体温医
  • 学生健康报:“光明使者”陈洁
  • 作者:叶小静    通讯员单位: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王悠   字数:2519   浏览:2173
  • 经她救治、重见光明的小患者一直唤她“陈妈妈”;经她指导、成长蜕变的大学生也笑称她是“陈妈妈”。这一声声“妈妈”的背后,是一位医者的仁心大爱,也是一位师者的言传身教。

    她是浙江省道德模范,也是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党委副书记、教授陈洁。她连续十二年发起“川藏青光明行”公益项目,带动2000余名志愿者赴西部高原地区,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她以一种“大爱”精神,不断把光明带给更多人,照亮许多人的梦想。

    点亮更多低视力患儿人生

    在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医务工作者将传统眼科学与现代视光学有机整合,创立了眼视光医学专业。这里也是陈洁长期从事低视力研究和诊疗的地方。

    低视力患者是一群通过手术、药物 都无法改善视力的视障人群。低视力儿童的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为 0.05~0.3,尽管仍有部分视觉,但他们常被当成盲童,只能学习盲文。

    为了帮助更多盲和低视力患者寻求视觉康复途径,2009年,陈洁组建了低视力与视觉康复中心,由眼科临床医生、护士、心理康复医师组成的低视力医疗团队为患者服务。

    6岁的小明由于看不清黑板和书本上的字,多次被老师建议去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直到遇到陈洁,小明才被诊断为低视力患者,而非盲童。

    配置合适的立式放大镜和眼镜夹式望远镜、嘱咐视觉康复的注意事项、定期检查……在陈洁的贴心治疗下,小明的求学之路不再“黑暗”了。

    小明只是陈洁诊治的无数个病例之一。在她的领导下,低视力与视觉康复中心致力于通过康复手段帮助低视力患者充分利用既有视力,改善生活质量。该中心开诊以来,已为数千名低视力患者提供了优质医疗服务,为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眼科医护人员提供低视力继续教育培训。

    2011年,在陈洁的推动下,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建立了全国首个设置在盲校、帮助低视力儿童学习的低视力教室。在低视力教室,远近两用电子助视器可以将黑板上的板书和课本内容放大,并在显示屏上显示,让低视力的孩子们阅览,并尽可能按照正常儿童的模式学习和生活。

    架起高原上的光明桥梁

    在我国西部高原地区,由于紫外线强、自然环境恶劣,眼部疾病高发。加上当地眼科医疗资源有限,当地眼病患者饱受困扰。

    “从2008年开始,为了筛查低视力患儿,我们到处寻找患者。找着找着,我发现范围太小了,应该还有更远的地方,那里的人也需要我们的帮助。”陈洁介绍。

    2012年8月,陈洁牵头组建了一支11人的“光明行”医疗志愿服务队,前往青海省玛多县和久治县,对当地200多名群众进行视力筛查。在十几天时间里,服务队共为当地患者做了67台手术。习惯了高强度工作,始终想着为更多患者带去光明的陈洁,对这次行动的成绩并不满意。她觉得,应该要扩大“光明行”活动范围,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手术。

    第二年,陈洁再次带领一批医护人员、大学生、志愿者们,共计 200 人的团队,从温州出发,一路向西。高原上缺氧、缺水、缺电,更缺医院和手术室。为了搭建临时手术室,陈洁借来一辆大巴车改 装成手术车,开了5天5夜,才把手术车开 上了海拔4200米的高原。

    有时车子开到半路油箱干了,他们只能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步行一两个小时去找油。遇上狭窄的道路,手术车无法通行,他们只能先把路边简易房的墙拆了,等车辆过去后,再把墙重新砌起来。

    那一年,在海拔4000多米的四川省色达县和塔公镇,陈洁带着团队一干就是58天,马不停蹄地筛查了1万多人, 完成了1025台手术。这次公益活动因规模大、诊疗量多、医疗质量高,打响了“川藏青光明行”这一公益品牌。

    从青海省玛多县、久治县,到四川省色达县、理塘县,再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那曲市,这条不寻常的公益路上,陈洁带着团队一走就是十二年。

    有一次活动的路上,陈洁眼睁睁看着乘坐的车子向天空飞出了一只轮胎。几分钟后,车子终于紧急刹车成功,陈洁下来一看,吓得瘫倒在地。离车子一米处,就是一个陡峭的坡道,一旦掉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回到住处后,听说这一惊险遭遇的学生们都忍不住掉下眼泪。“这些经历,让我的生命变得很丰富。”回忆起这惊险一幕,陈洁平静地说。

    如今,他们的足迹已遍布17个贫困县(市)、150多个贫困乡村,为4万余名群众建立了眼健康档案,累计开展全身及眼科体检3万余人次,为61万多名当地群众进行科普宣教,帮助上万名群众重见光明。

    与此同时,陈洁致力于培养当地医疗人才,建立长效帮扶模式。目前,团队已培养了藏族眼科专业人员16名,协 助当地医院建立眼视光中心11家、眼科手术室3间、低视力教室1间,并搭建了8个眼视光远程诊疗平台。

    照亮别人也温暖自己

    陈洁常和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是:用生命服务生命。

    多年前的一次活动中,陈洁遇到了一名患有先天性白内障、由外婆独自抚养的5岁女童。陈洁将孩子接到温州进行治疗。然而,孩子的眼睛被治好没多久,与她相依为命的外婆就去世了。陈洁一直挂念着女童,多番沟通下,孩子最终被陈洁在上海的朋友收养。如今,孩子已经15岁,有宠爱她的养父母,整个人变得开朗又漂亮。

    作为教师,陈洁不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更注重在实践中育人。无论是做学问、看门诊,还是做公益,她都会把学生带在身边,言传身教,悉心引导。

    医学生姗姗最初因为父母的想法才填报医学志愿,一直抗拒学医,假期也不愿意回家。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报名参加了“川藏青光明行”活动。目睹许多当地群众因为医疗队的到来重见光明,看见同行的老师和同学们努力克服高原反应、饮食不适、语言不通等困难,连续十多个小时在狭小的手术车内坚持工作后,姗姗领悟了医生职业的价值所在。活动结束后,她飞奔回家紧紧抱住父母,感谢他们的坚持,让自己有机会走上从医的神圣道路。

    陈洁认为,做慈善不只是帮助别人,其实自己也是受益者。在多年的公益活动中,她找到了疗愈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遇见了更好的自己“。许多学生参加完活动以后,在生活和学习中会变得更加豁达、积极。”陈洁说。

    让光明照进梦想,是陈洁毕生的事业,她用自己的一颗初心,照亮了许多人的人生。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师德标兵、浙江省优秀教师、浙江省志愿服务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优秀志愿者……尽管满载荣誉、硕果累累,但陈洁前行的步伐从未停歇“,光明使者”的故事还在继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