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国家级
媒体温医
  • 中国卫生杂志:【两会声音】李校堃:坚持系统思维,持续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生态
  • 作者:杨金伟    通讯员单位:新闻中心   编辑:裘徐   字数:1371   浏览:934
  •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州医科大学校长 李校堃

    坚持系统思维 持续打造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生态

    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呈稳定上升态势,市场总体规模近五年已经从2000亿元增加到5000亿元,中国制药企业已经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一股新力量。要抢占全球生物医药技术和产业的制高点,推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建立起集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医药企业为主体、覆盖全产业链的生物医药创新生态系统。

    当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有:高校、医院、药企协同创新不够,原创性研究成果很少;医药创新同质化严重,原研药、创新药占比低;高端药品、医疗设备、试剂耗材依赖进口;逆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对高端生物技术的封锁;数字化技术、医学数据库在生物医药应用与国际相比仍有差距。

    在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尚处在早期阶段,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的应用仍是少数。高质量数据匮乏成为制约我国生物医药智能化转型的主要瓶颈之一。

    为打造我国生物制药高质量创新发展生态系统,建议如下:

    推动高校、医院、药企组建创新联合体,提升协同攻关能力。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医院、大型药企优势资源,建立跨学科、跨领域、跨单位的创新联合体,加快形成以企业和临床重大需求为导向、实验室技术成果和科研平台为源头的协同创新攻关体系,培育源头创新和基础前沿技术成果。加大临床研究业绩在医院等级评定、职称评聘、岗位聘用考量比重,将临床试验项目作为医务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绩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建议卫生健康部门将临床研究工作、临床试验条件和能力评价纳入医疗机构等级评审。

    加强医药研发方向的指导,避免扎堆化同质化。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定期会商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企业界、学术界、医疗界的合作,通过制定研发指南和课题指南、优化审评程序、建立快速通道等手段,支持高临床价值的药物研发和注册,避免药物研发扎堆化、同质化问题。

    优化基金结构,加强生物医药领域相关投入。一方面,加大新药研发的财政投入,适度扩大“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资金规模。另一方面,鼓励各地国有资本联合知名投资机构、产业集团、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生物医药投资基金,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形成覆盖临床前、临床试验、产业化全流程的产业投资体系,助推初创型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做大做强。

    坚持应用导向,培养生物医药产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探索设立政府、高校、生物医药企业等共建共享的人才学院。鼓励药企联合高校或者研究机构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推动高等院校面向产业需求设立医药相关课程,联合企业开展实习实训,培养“医文、医工、医理”等“医+X”复合型医药创新人才。

    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建立容错机制。提高研发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充分利用股权奖励、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建议组织部门、纪委等部门建立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制度、工作流程和决策机制,建立勤勉尽责容错机制,免予追究创新决策中的失误责任,支持科研人员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进行改革创新、探索性试验。

    此外,应发挥临床资源优势,建立生物医学大数据库。优化生物医药集采规则,鼓励国产药品源头创新。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