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在中医学甚至在整个中华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内涵。古有“人老肾先衰,肾精亏虚则无子”等说法,说明肾与人的寿命、生殖等有密切关系。在中医学看来,肾是人体阴阳气血之根本,影响整个人体的生理功能。如今,国人肾脏病发病率持续走高,难治性肾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没有治疗良方,而中医的介入往往能给患者们带来一线生机。从医40多年,浙江省名中医、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程锦国教授一直致力于研究各大肾脏病发展的共同通路——肾纤维化,救治了不少疑难肾病患者。
谈起从医缘由,程锦国表示自己是因病学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的医疗状况十分落后,一个公社只有一个卫生院,一个村只有一位赤脚医生,村民的“小毛病”经常自采一些中草药治疗,稍有重病就只能听天由命,年少的程锦国产生了学医济世的念想。后来,在其高考复读那年,因罹患甲型肝炎而名落孙山、几近失去上学的机会时,一位民间中医治好了他的病,他立志学医的想法更加坚定,第三次高考终于如愿考入浙江中医学院。
1988年甲肝大流行,程锦国作为一线医务人员救治了很多肝炎病人。肝炎疫情平稳后,他发现温州地区肾脏病的患病率较高,但肾脏病尚未形成专科,透析治疗也刚刚开始,终末期患者多数只能束手待毙。于是他开始专研肾病科业务,经过大胆探索和累积经验,温州市中医肾病工作取得良好发展。
肾病是全球高发的病种。据报道,全球不同地区的慢性肾脏病(CKD)总患病率介于11.7%~15.1%之间,平均为13.4%。2022年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者高达1.2亿,患病率10.8%,比全球的患病率低,但近年有上升趋势。此外,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谱发生了变化。早些年,肾小球肾炎是我国慢性肾脏病的主要病因,近年来,糖尿病肾病占比迅速上升,成为慢性肾脏病的首要病因,这和中国糖尿病病人数量的增多密切相关。程锦国表示,肾病呈上升势头主要有以下原因:
1.继发性肾病增加。引起慢性肾脏病的一些常见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肥胖和尿路结石等。
2.老龄化加快。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快,而随着年龄增加,肾小球数目逐渐减少,40岁以上成年人肾血流量每年减少1.5%~1.9%,肾小球滤过率每年下降0.75%,肾功能相应减退,肾功能不全的人数比例升高。
3.滥用药物。比如止痛药、抗生素、降压药等。
4.环境污染。膜性肾病的高发,就与环境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北方地区的膜性肾病发病率更高。
程锦国几十年来致力于各个肾脏病发展的共同通路——肾纤维化的研究。研究发现,各种肾脏疾病,无论原发还是继发,一个共同途径和通路就是肾纤维化,肾纤维化是个缓慢发展的过程,但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和肾脏硬化。目前西药缺乏治疗手段,中医可以从初期就阻止肾纤维化。中医抗纤维化治疗从“肾络”入手,中医认为肾之络脉瘀滞不通、循行不畅后,病理产物逐渐蓄积,可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络脉空虚,贼邪不泄”,风、湿、热、痰等外邪趁虚伏于肾络,郁而化毒,浸淫肾络。因此肾络空虚是肾络病的发病基础,肾络瘀痹为其主要病理改变,湿热毒邪入络化瘀是疾病进展的关键环节,对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治疗上应补其虚弱、化其湿浊、通其瘀滞。
“补”法。具体方法是补气健脾、补肾固精、气血双补、温肾健脾,基础方为六君子汤、左归丸、右归丸、六味地黄丸、八珍汤等,具体药物有黄芪、党参、熟地黄、生地黄、附子、杜仲、续断、枸杞、黄精、龟甲等。
“化”法。具体方法是疏肝解郁、调和肝脾,基础方为小柴胡汤、柴苓汤、四逆散、半夏泻心汤等,具体药物有柴胡、半夏、枳实、茯苓、苍术、香附等。
“通”法。具体方法是活血化瘀、泻下通便、破血行气,基础方为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桂枝茯苓丸、承气汤等,具体药物有桃仁、红花、大黄、水蛭、土鳖虫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