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国家级
媒体温医
  • 健康时报网:会看病更要懂光学!好的眼科医生应是“海军陆战队员”
  • 作者:李超然    通讯员单位: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编辑:高拓   字数:1021   浏览:3358
  • “现在眼科医生的定位和目标有了新变化,要像‘海军陆战队’一样会‘水陆两栖’,或者说文武双全。”7月25日,在由中华医学会眼视光学组、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共同举办的近视防控具体实施方案专家、媒体座谈会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陈浩提出,好的眼科医生应是综合的知识型人才,既能够处理常见的多发眼病,又能够掌握光学视觉功能的知识。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副院长陈浩

    “现在我们发现,青光眼等学科的专家或先或后地接触近视防控工作,这说明近视防控不仅仅是屈光专科或者眼视光专科的工作。”陈浩提出,以往的培养模式下,眼科医生可能更多关注眼部的病理性变化例如眼底病等,在知识结构和技能体系上更偏重于手术或者药物,实际上,眼科医生的知识和技能应该更加全面。

    “20多年前,瞿佳老师代表中国参加世界视光学大会,清晰地给出了中国人看待眼视光的定义——以眼睛为对象,以更好的视觉功能为目标。也就是说,除了手术和药物,还有光学的方法,包括镜片、激光等。”陈浩指出,这才是真正能解决老百姓视觉问题的好医生。

    因此,现在对眼科医生的定位和培养会更加不一样,陈浩谈及。例如从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正式踏入工作岗位前的实习阶段,定位首先是医生,临床基础技能包括内、外、妇、儿等都要会;然后才是眼科医生,对常见眼病的诊治技能更熟练;更高一层则是经过系统训练的眼视光医生,他们是未来近视防控任务的主要承担者。

    “然而,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我国目前眼科医生不足4万人,对眼科医生的需求量则是20万到30万,差距依然很大”,陈浩指出,为了解决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有很多的大学已经开设了眼视光专业,也有更多医学院开设了眼视光学教育课程,让更多医学生去学习眼视光的基础知识或专业技能。

    “这是学历学位方面的教育,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解决方式:继续教育。”陈浩谈到,现在有很多继续教育的方式,例如研讨会、线上教育等,不仅通过会议、讲课的方式传授知识,还可以把继续教育的课程与训练结合,让眼科从业人员以更高的效率掌握眼视光知识会。

    “从3万多到20多万,这个巨大的差距需要在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结合起来,眼科医生和传统眼镜验配行业的工作者们联合起来,共同填补,虽然大家有不同的定位,但是我们有共同的目标。”

    媒体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