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中国共青团》杂志在2024年第23期刊出了我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案例,案例以《“三聚焦三融合” 做好全过程科创育人》为题,这也是我校共青团工作案例首次被该杂志刊发。
长期以来,我校以“有情怀、有自信、能做事、能创新”为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三聚焦三融合”教育策略,紧密连接教育主体、客体和场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做好全过程科创育人。
聚焦教育主体,做好协同融合。不断加强校内联动,做到早谋划早布局,实行“三讲三找三建”计划(讲政策、讲团队、讲整合,找孵化项目、找科创师资、找工作瓶颈,与学院、部门共建制度、共建机制、共建项目蓄水池),从学员、指导老师和学生三个层面优化激励政策;加强校地联动,赋能双创项目转化,积极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园,与地方共建中国基因药谷、中国眼谷等实践基地,让同学们走进科学研究、科研转化的真实场景。
聚焦教育客体,做好分层融合。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构建选种、育苗、开花、结果的全链条式实践平台,各类活动累计年均覆盖超万人。“选种育苗”孵化科创兴趣。开展实验室开放日、青蓝智库双创师生相亲会,为师生们搭桥牵线;成立青创宣讲团,每年走进100个新生团支部,撒下双创种子。“破土发芽”精准滴灌育才。学校每年立项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课题500余项,覆盖5000余名学生。“开花结果”推动青年向新而行。针对赛事,学校团委“挂图作战”,开展选题分析会、备赛动员会;带着选题走访学院,从确定选题-团队组建-答题思路-后勤保障,全过程参与。
聚焦教育场域,做好场景融合。打通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全场景育人链条。开设校院两级科创训练营,打造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的第一课堂。举办系列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学术集锦专栏每年推出100余场,营造科创氛围浓厚的第二课堂。让同学们带着“榜单”去实践,开展服务社会需要的第三课堂。
据悉,《中国共青团》杂志创刊于1988年,是团中央主管主办的面向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的工作指导刊,已经成为共青团“指导工作的载体、交流经验的平台、理论研究的阵地、干部成长的课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