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肝癌(primary carcinoma of liver,以下简称肝癌),一种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5年生存率在常见癌症中最低,起病隐匿,早期无特异性的症状,约80%的肝癌患者发现时已进入中晚期。因此,肝癌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现有肝癌的诊断技术或产品主要通过化验甲胎蛋白(AFP)确认是否罹患,实际检测漏诊率高达40%。肝癌作为异质性最强的肿瘤之一,只针对单一分子靶点来预测肝癌发展过程是不够的,因此急需一种有效预测肝癌发展过程及结果的手段。组合型诊断/预后标记物或能打破肝癌早期诊断困境,增加其诊断敏感性及预后潜能。
在温州医科大学陈通克老师的指导下,本科生研究团队发现基因SLC2A1、KIF11、NCAPH的沉默会抑制糖酵解和氧化,这些基因的扩增或缺失可导致肿瘤代谢表型的改变,从而影响肿瘤代谢微环境,因此检测这三组基因有望大幅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灵敏度。该本科生团队借助生物信息学服务器,从代谢组学、单细胞组学、空间转录组学等多组学出发,与深度机器学习结合,明确了三联指标SLC2A1、KIF11和NCAPH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标志物。
专利受理通知书和办登通知书
基于以上发现,团队研发了一款针对上述三联靶点的诊断试剂盒。目前,该诊断试剂盒由来自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本科生金品妍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成功在短短11个月获得国家办登(一般发明专利的办登周期为2至3年不等),这同时也体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对该“诊断试剂盒”创新性的肯定。
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构建“四阶递进”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第一阶段通过学术科技活动,埋下双创种子;第二阶段通过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选出双创苗子,配导师、给资助,让苗圃茁壮成长;第三阶段通过“挑战杯”“互联网+”赛事推动项目落地转化,以赛促进、以赛促创;第四阶段通过孵化器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五大链条,加速项目落地转化。近五年,我校学子立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31项,省新苗人才计划436项。学生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核心期刊学术论文363篇,获授权专利253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