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校园纵横
校园纵横
  • 检生学院吕建新团队在Diabete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 作者:方合志   供稿单位: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编辑:高拓   浏览:4150
  • 近日,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吕建新团队关于线粒体基因遗传背景影响2型糖尿病(T2DM)发生的机制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糖尿病协会(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旗舰期刊《Diabetes》(中科院1区,top期刊,IF 8.68)。吕建新教授为本论文的通讯作者,方合志副教授为本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赵琼雅(博士研究生)、胡念琪(硕士研究生)、王冰倩(硕士研究生)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来自学院的周怀彬、傅庆子、沈丽君以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的沈飞霞与陈雄参与了本项目的部分工作。

    论文《mtDNA haplogroup N9a increases the risk of T2DM by altering mitochondrial function and intracellular mitochondrial signals》于2018年5月5日在线发表,文章提出中国人线粒体单体型N9a人群具有更高的T2DM风险(OR 1.999 [95% CI 1.229–3.251], P = 0.005)。在人类进化和迁徙过程中,环境因素的选择作用导致线粒体基因的遗传背景存在人群和地域的差异。进化医学的观点认为,随着社会高度发展下机体能量摄取方式的改变,这一原本有利于我们祖先适应环境的进化结局更易引起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本研究发现,线粒体单体型N9a相对于其它线粒体基因遗传背景具有较低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以及更高的氧化应激水平。通过基于融合细胞模型的高通量基因表达分析,该研究发现单体型N9a细胞具有更高水平的ERK激酶活性。在ERK激酶的作用下,N9a细胞中TLR4炎症信号分子的高表降低了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最后,该研究证实N9a细胞中高水平的氧化应激状态介导了上述过程的发生。通过上述研究,该文指出中国人线粒体基因遗传背景在代谢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不同于其他东亚人群。该项研究的完成也为基于中国人线粒体基因遗传背景的T2DM发生风险提示提供重要的参考。

    在线粒体基因遗传背景相关的疾病发生机制研究中,吕建新教授还开展了多项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曾发表于BBA-MOL BASIS DIS、INT J CANCER等多个杂志上。研究团队在这一领域上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国际声誉,审稿人也评价“The group is well known for their work in this area”。 该项研究工作全部在我院完成,论文署名作者皆为我校全职科研人员或学生。该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论文链接:http://diabetes.diabetes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8/04/30/db17-0974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