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校园纵横
校园纵横
  • 附属第一医院李智铭团队在国际权威杂志《Advanced Materials》发表封面文章
  • 作者:刘晶晶   供稿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卞成德   浏览:3825
  • 日前,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李智铭博士团队在恶性黑素瘤诊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Light-Responsive Biodegradable Nanorattles for Cancer Theranostics》以正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2018, 1706150)(影响因子19.791,中科院JCR 1区TOP期刊)。该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2987,8177290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H11011)资助。附属第一医院为论文第一单位,硕士研究生李春晓为第一作者。

    恶性黑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易于转移的皮肤癌,传统的化疗和放疗对于转移性黑素瘤疗效均不理想,因此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愈率至关重要。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光学生物技术的日新月异,高分辨率在体成像技术用于皮肤肿瘤诊断已成为可能。2010年,李智铭开始应用金纳米棒探针对恶性黑素瘤进行在体探测和精准治疗,首次报道了基于金纳米棒的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应用近红外激光照射能将光能转换为热能,实现肿瘤动物模型的光热治疗,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Molecular. Pharmaceutics》杂志上,该工作当年被评为激光领域十大科技进展之一。此外,团队将近红外荧光染料吲哚菁绿(ICG)和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共同装载到二氧化硅包裹的金纳米棒上,成功构建了诊疗一体化的纳米药物载体,利用ICG的光敏效应和金纳米棒的光热转换效应及5-FU的释放,同步实现肿瘤的光热、光动力和化疗三模式协同治疗。该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Small》杂志上。

    基于前期的工作基础,最近该团队联合深圳大学黄鹏教授课题组及温州大学杨云教授课题组共同设计和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光响应生物可降解纳米摇铃,将金纳米棒(GNR)与全氟正戊烷(PFP)同时负载到介孔二氧化硅(GNR@SiO2-PFP),实现光响应型的肿瘤诊疗一体化。利用金纳米棒的光热效应,使空腔结构中的全氟正戊烷迅速汽化,产生超声造影效果极佳的微泡,同时实现对恶性黑素瘤的光热治疗。另外,利用介孔二氧化硅作为载体,不仅可以延长其血液循环时间,而且可生物降解降低体内毒性。通过利用金纳米棒和全氟正戊烷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的巧妙协同,最终实现了智能光响应型的超声和光声多模态成像指导的肿瘤光热治疗。该研究是医学与新型生物材料交叉融合创新的成果,将为恶性黑素瘤的“光学活检”与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据悉,《Advanced Materials》是材料、工程技术、生物医学领域国际一流期刊,影响因子19.791。

    研究成果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706150/e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