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研路一直都是布满了曲折,没有那么顺畅,但庆幸的是我一直坚持下去,并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王永煜如是说道。
当王永煜还是一个少年的时候,他没有想过自己要成为科学家。
但自从走上科研的道路,他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在“折腾”中成就自我
在很多人看来,成为教授或者博导需要一个很好的起点,至少是名牌大学的本科生,而王永煜却做到了逆袭,让人惊叹不已。上世纪90年代王永煜从师专毕业,只有大专学历的他最初只能回到自己家乡小县城的中学或者小学教书,但系主任看重了他身上所具备的科研品质——踏实和静心,劝导他有机会一定要去从事科研工作。正是由于系主任的一番鼓励,从此在王永煜的心中埋下了科研的种子,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王永煜是一个遇到机会,就牢牢把握在手中的人。当听说有机会上本科的时候,他就毫不犹豫地决定要读大学,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被福建师大录取。在大学生涯中,他不断充实自己,为将来能从事科研工作而努力,然而第一次考研失败了,但也没有一丝的气馁,第二年他考上了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研究生学习的几年中,他和同学开展了关于鲎素抑癌机制的研究,激发了他对于实验研究浓厚的兴趣,可是得到的锻炼却不多,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去研究课题。为了继续走好科研路,他进入了北京大学医学部深造,北医的三年开拓了他的视野,但科研却并没有像他想象中的那么顺利,爱“折腾”的他心中就蹦出了一个信念:要继续做,要做得更好,出国留学。
在“折腾”中寻找方向
2005-2009年间,王永煜分别在美国依利诺伊大学香槟校区和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在那里,他开始了肺纤维化的探索,对患者家族和正常人的基因进行研究,最终发现了相关基因并在《美国遗传学杂志》上发表了文章。王永煜的字典中从来没有安于现状这个词,2009年他回国担任汕头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但这些并不是他心中所追求的,直到2013前往密歇根大学医学院访学,他收获了他的研究方向——干细胞。
“那时密歇根大学的待遇高,工作也不累,所以我的一些同学就放弃了最初回国的想法,留在那边工作了。但我还是坚持了我当初选择的路,最终又回到了祖国,来到了温医大。”常言道,真正的坚持,不是在最短的时间做出决定,而是在最长的时间做出行动。王永煜的经历正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他从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而是全身心地投入;他在希望渺茫之时,仍然坚守自己的理想;他不忘初心,在国外更高待遇的诱惑下,依然坚持重回祖国。“我最幸运的是,这些年我一直在真正踏实地做科研。”
2015年回国后,王永煜来到温医大,仅用一年时间,他顺利通过研究员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获得了硕士研究生及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并入选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基础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及低氧医学中心副主任。
期间,他获得了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参与了一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发表3篇SCI论文,其中一篇通讯作者论文发表在《Plos One》上,揭示了beta肾上腺素受体的磷酸化在心肌细胞功能调节中的重要作用,应《遗传》杂志特邀撰写“Hippo通路与心血管发育调控及疾病”的综述文章(审稿中),并评审了2016年国自然青年基金及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作为同行评审了10多篇SCI论文。
爱“折腾”,不安于现状看似和脚踏实地相互矛盾,但王永煜却很好地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成就了自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