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校园纵横
校园纵横
  • 林灼锋等5人入选2015年度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
  • 作者:王敏   供稿单位:人事处   编辑:姜小玲   浏览:4332
  • 日前,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了2015年度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的入选名单。我校药学院研究员林灼锋、药学院副研究员丛维涛、眼视光学院副研究员李星熠、第二临床医学院副教授、副主任医师郑超、体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王占坤5人入选。

    林灼锋以探索 “脂肪细胞因子与代谢性疾病发病的分子作用机制”为主要研究目标,他首次观察到FGF21 与机体内的葡萄糖代谢、胰岛素分泌存在密切相关,证明了FGF21是一个新型的维护机体血糖代谢平稳的荷尔蒙因子,进一步推动FGF21作为一个新型的糖尿病治疗候选药物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首次观察到FGF21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过程中显著上调,为进一步开发以FGF21为靶点的新型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提供了实验理论基础。他先后主持或作为主要的研究人员参与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培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新药创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在国际相关顶级杂志发表了近10SCI学术论文,总影响因子超过50,单篇论文他引数52Cell Metab2013,5,7)。

    丛维涛主要研究金属硫蛋白保护糖尿病心肌病机制研究、生物大分子检测技术的开发及其机理研究、蛋白质组学。近五年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子课题、教育部留学归国科研人员启动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温州市科技计划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了30余篇相关成果论文,获得多项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并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他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前期研发的几种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蛋白质、DNA检测技术目前已实现产业化,此系列试剂盒的研发将改变国外大公司在生物大分子检测领域的垄断局面,产生较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李星熠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生物技术,智能缓控释给药体系等,在新型药物释放载体的开发、纳米药物靶向治疗肿瘤、眼部相关疾病的应用等领域首次采用多糖高分子化合物壳聚糖修饰高分子聚酯化合物作为聚合物骨架设计自组装纳米载体系统,设计制备了一种基于药物分子自组装的药物传输体系,取得了一系列优秀的创新性成果。近几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浙江省卫生厅多项科研项目,现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SCI 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技术专利3项。

    郑超主要研究方向为内分泌学,在临床实践中积极开展胰岛素泵,维生素D的检测等各项创新技术研究。近几年主持或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浙江省教育厅、温州市科技局等多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中外著名杂志,被邀在多个国际及国内会议做专题发言,在内分泌学研究领域有一定的影响力。

    王占坤主攻方向为公共体育服务、体育社会学。近几年主持多项省部级、市厅级科研项目,出版编著2部,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他主持完成的“浙江省空巢老人体育健身服务体系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等研究成果被浙江省社科规划办、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单位采纳,为相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研究理论依据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