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温医

Focus on WMU
  •  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生物药物与分子调控分论坛成功举行
  •   来源:药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编辑:温彬彬   浏览:7493
  • 10月19日,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大健康论坛——首届生物药物与分子调控瓯江论坛暨之江科技论坛生长因子与疾病峰会在中国基因药谷召开。大会以“聚焦生命科学前沿科技,共创生物医药产业未来”为主题,特邀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和国家“四青”人才等行业权威专家作为主讲嘉宾,分享生物医药健康领域最新前沿技术及创新成果。

    温州医科大学副校长金胜威出席大会并致辞,他指出,在疫情背景下,生物制药在保护人类健康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公认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希望这次生物医药领域的“最强头脑风暴”,能够碰撞出最耀眼的火花,助力温州甚至全国的医药事业发展,成为促进科技创新深度合作、科技人才广泛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纽带。

    主旨报告主要分为生物药物与代谢调控、生物药物与再生医学、疾病治疗新靶点及药物设计、生物药物分子改良及递送四个篇章,与会17位嘉宾纷纷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报告,并现场解答大家的问题。


    厦门大学林圣彩教授围绕《靶向葡萄糖感知通路研发广谱抗癌药物》展开演讲,解读了AMPK信号通路在代谢和肿瘤过程中的关键调控作用,并向大家展示了其实验室最新的关于广谱抗肿瘤药物的开发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临床医学院翁建平教授以《精准医学与糖尿病》为题,就糖尿病的精准分型和我国I型糖尿病预测、管理实践作报告。他在大量临床研究的基础上,主张糖尿病必须做到精准分型和治疗,并指出胰岛素的口服化研究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浙江中医药大学陈忠教授以《癫痫发病机制及药物靶点研究》为题向我们介绍了PPAR这一重要功能蛋白在神经元稳态过程的调控作用,特别是在该过程中正负反馈调控因子的协同作用,为癫痫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新药靶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思路。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牛俊奇教授在《NASH药物干预靶点选择》报告中介绍了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各个靶点所涉及到的治疗药物,并介绍了部分靶向新药在国内I期临床研究中的表现。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李于教授作题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新生物标志物与潜在治疗靶点》的专题报告。他通过血清蛋白组学研究发现,TSP-1可以作为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胰岛素抵抗的新生物标志物与潜在治疗靶点。

    陆军军医大学陈林教授围绕FGF与骨骼发育和疾病治疗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交流,加深了与会专家和学生对FGF与骨疾病的了解和认识。

    温州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的陈恒教授,就HIV病毒关联数据库的构建、储存、整合、数据挖掘等做了比较全面的汇报,他表示类似这种庞大数据库的整合作为支撑平台能够为药物筛选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等的研究提供帮助。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柳红教授以《冠状病毒感染及治疗药物的研发》为题报告了该课题组近期在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研发方面的一些深入思考和重要的研究进展。



    苏州大学镇学初教授在《Sigma-1 receptor regulates BDNF in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报告中,重点讲解了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这一多功能细胞因子可以作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

    中国药科大学孙宏斌教授本次汇报以《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为题对治疗代谢炎症疾病等小分子化合物抑制剂的研究现状、研发机遇与挑战、PD-L1小分子研发整体过程等进行阐述。

    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黄志锋教授围绕“受体二聚化阈值模式指导细胞因子类药物研发”作报告,阐述了基于调控受体二聚化从而拆分其多种生物学功能的新思路和新策略,为类似功能细胞因子的分子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杭州医学院梁广教授以《代谢性心血管疾病中慢性炎症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研究》为题,对炎症反应机制进行了全面解析,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有着巨大的意义。

    兰州大学王震教授以《新型抗炎抗癌药物的设计与合成》为题,以抗炎抗癌药物的研发为目标,以活性天然产物及含硫化合物为抓手,通过开发简洁高效、可大量制备的合成方法,大量合成目标化合物,进一步详细研究其药学性质,挖掘其用途。

    温州医科大学肖健研究员就生长因子FGF、NGF在创面修复、脊髓损伤和外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及机制作汇报,并利用生物材料实现生长因子性能稳定,在损伤靶位通过高效、缓释作用发挥显著疗效,提出未来创伤修复的治疗更倾向于多因子联合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李平平教授在《inflammation and insulin resistance》报告中,系统地介绍了脂肪炎症、胰岛素抵抗在二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以及目前临床缺乏安全有效治疗胰岛素抵抗药物的困境,详细讲解了LTB4/BLT1信号通路参与胰岛素抵抗形成的机制,分享了以BLT1受体为靶点的小分子抑制剂的开发进展以及此类药物相对于传统药物罗格列酮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优势。

    上海科技大学沈伟教授就体温调节与神经元类型相关性作报告。他指出体温的稳态控制对于哺乳动物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并且是由下丘脑中的温度敏感神经部分调节的。


    温州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教授作总结发言,围绕《潜心研究三十载探索生长因子之谜》通过一系列真实生动的故事,讲述了自己和团队成员近30年来专注于以生长因子为代表的大分子蛋白药物基础理论研究与新药研发,为与会者深度揭秘“生长因子”的神奇。他表示,希望与更多专家围绕生长因子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生长因子与创新药物的新发展。

    会议期间,与会嘉宾参观了生长因子科普馆,全方位地了解了生长因子的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温州医科大学版权所有 浙ICP备12004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