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主办、温州医科大学承办的“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2025年度青年科学家交流会在浙江温州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及优秀青年学者,旨在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共同探讨干细胞研究的前沿进展与临床转化路径,激发青年科学家的创新活力。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出席会议。温州医科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校堃作线上致辞,学校党委委员、药学院院长林丽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医药处副处长何蕊主持。
沈建忠表示,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是生命科学领域最活跃、最具潜力的前沿方向之一。他勉励与会青年科学家要勇担科技创新重任,加强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结合,为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李校堃代表承办方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温州医科大学一直高度重视生命科学研究,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深化校际、校院合作,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共同推动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突破性发展。
会上,西湖大学裴端卿教授带来了关于《干细胞研究前沿进展》的分享,深入探讨了细胞命运调控的分子机制,为理解干细胞的多能性与重编程提供了新的视角。
中国药科大学金亮教授就《间充质干细胞成药性临床前评价研究》进行了深入剖析,重点讨论了干细胞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关键评价指标与挑战。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秦建华研究员作了《器官芯片与类器官工程》的报告,展示了微流控芯片技术在构建体外生理模型、加速药物筛选等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
温州医科大学朱庆夫副研究员分享了《干细胞外泌体驱动的视神经损伤修复策略:精准治疗与转化前景》,为视神经损伤这一临床难题提供了极具潜力的治疗新策略。
在“新技术在干细胞研究中的应用”研讨交流环节,青年学者们展示了多项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南昌大学赵冰教授介绍了人源类器官在疾病模型构建及药物评价中的应用;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韩硕研究员探讨了面向生物研究和医学应用的分子标记技术;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刘传宇研究员分享了细胞组学技术在开发与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南方医科大学刘韧玫教授则展示了干细胞全光型分析创新技术,为解析细胞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在“青年科学家论坛”环节,多位青年科学家围绕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深度交流。同济大学岳锐教授带来了关于刚柔并济——骨血对话与衰老研究的精彩报告;西京医院王琳教授分享了异种移植的转化研究进展;中国医学科学院李珂研究员深入探讨了肿瘤干细胞的靶标鉴定及干预策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宋默识研究员介绍了人心血管类器官研究体系建立及功能机制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黄鹏羽研究员、山西医科大学邹原教授、同济大学刘文强教授分别就体外扩增成体细胞的功能化器官制造、干细胞类器官组装体筛选及治疗高度近视、胚胎植入调控与干细胞类胚胎模型等议题进行了分享。
期间,会议还进行了十四五青年科学家项目成果汇报,20余位项目负责人通过Flash Talk的形式,高频次、高密度地展示了各自在研项目的最新进展。会议设置答疑环节,与会学者与在场资深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此次会议通过主旨报告、专题研讨、项目汇报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我国在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与会专家学者纷纷表示,此次会议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学习与合作平台,将进一步激发青年人才的创新热情,推动我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向更高水平迈进,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贡献科技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