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至24日,温州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政协第十一届第四次会议在市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学校近40名市两会代表委员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牢记“续写创新史”的殷殷嘱托,扛起勇当探路者的使命责任,忠实履职、树好形象,展现了新时代代表委员的新风采新作为。校党委书记吕帆、校长李校堃应邀列席。
此次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多项“医大”成果:培养出温州本土首位院士;温医大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率全国之先实施“明眸皓齿”工程,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和龋齿率分别下降1.45%和1.34%;获首批城市医联体试点,建成县域医共体19个。在2020年目标要求和重点工作中,更是明确提出:支持温医大争创“双一流;加快中国眼谷等项目进度;扎实推进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完成百个康养项目百亿投资,加快打造“浙南医学高峰”;抓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创建国家医保基金监管信用体系示范城市;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提标改造镇街卫生院(卫生社区服务中心);用好医学影像云,推进5G云诊疗,创建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示范城市;抓好重点传染病防控。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深入实施明眸皓齿工程,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龋齿率再降1个百分点。
本次两会,学校代表、委员总计提交建议、提案近50件,内容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等,为建设“重要窗口”提供更多的素材和经验,助力温州力夺“半年红”,实现全年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委员王良兴提交了《关于完善“民办事业单位报备员额管理”制度的提案》,建议加强政策灵活性,保留部分独立学院(国有民办高校)仍按原自收自支事业编制管理,原有职工自收自支事业编制不变,后续招聘职工按民办事业单位报备员额管理。市人大常委胡荣党提交了《关于市财政局设立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强全市医学学科建设的建议》,建议市财政局加大扶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健全资金保障机制、切实加强全市医学学科建设,进一步发挥全市“医治、医院、医资”全域联动的抗疫战争中医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市人大常委徐丹提交了《关于打造“温-龙-乐”医疗命运共同体的建议》,建议抓住龙港市的设立,拓宽浙南医疗走廊,加大对“温-龙-乐”三市医疗人次的培养力度,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尽快达成合作共识。市政协常委林振浪提交了《关于加快解决我市农村返乡养老人员住房问题》的提案,提出展开全面摸底调查、优化住房审批政策、放活宅基地使用权等建议,解决部分群体住房政策难覆盖、住房需求难满足的问题。潘景业、沈贤、吴文灿、麻健丰等委员围绕进一步改善就医交通情况、打造高品质医疗特色街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等提出了建议。周铁丽、李骥、胡型锑、董琳、陈益平、葛利云等多位代表委员通过多个市级媒体平台就加强我市公共卫生及防疫体系建设等问题积极发声,获得了较多关注和报道。
在各人大代表团、政协各界别小组讨论会上,学校代表、委员们及列席人员为温州深化“三强两促”、加力“奋战奋进”积极建言献策,发言有见地、有深度、有质量。李校堃在列席市人大瓯海代表团小组讨论时表示,要根植于大学发展和人才引进,大力建设院士之家、基因药谷等项目,积极落地科研成果;谋划建设浙南应急中心、P3病毒研究实验室等项目,乘势而上,力争使温州成为医疗科研领域先进地区;要建设高校人才住房,促使优秀高校教师落户瓯海,加强高教新区片区公共交通设施建设与周边环境整治。市政协副主席诸葛启钏在文艺、新闻、体育界别讨论时指出,此次疫情中,文化人、新闻人、体育人做了很多贡献,给大家宅家提供了精神“食粮”,感受颇深、学习良多;新闻媒体要针对各项惠企政策的宣传力度,同时,各有关单位要抓住机遇,出台一系列政策招才引才,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加快温州城市国际化发展步伐。市政协常委金胜威在参加市政协医卫界小组讨论时,建议以浙南公共卫生紧急医疗救援基地建设为契机,加强公共卫生应急能力建设,补足医疗物资储备不足、疾控机构建设不足等短板,提升全社会应急能力,打造国家区域性综合紧急医学救援浙南基地、应急医疗物资储备中心。
两会期间,市人大、政协分别对2019年度履职成绩突出的代表委员和优秀建议提案予以通报表彰。金胜威提交的《关于加快规划建设瓯江-大罗山科创大走廊的提案》入选市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以来优秀提案;胡荣党代表的《关于加快推进温州市廊桥保护立法的建议》和王小同代表的《关于优化公交软环境、改善交通的建议》荣获2019年度市人大代表优秀建议;叶建委员入选市政协2019年度履职突出委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