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温医大斩获两项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 作者:文/钱君 图/王闻凯   供稿单位:科学技术处   编辑:温彬彬   浏览:5267
  • 5月14日,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杭举行。会上,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金子兵教授团队项目成果“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机理及干细胞研究”和药学院梁广教授团队项目成果“调控慢性炎症防治代谢性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分别从医学和药学领域同获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省共七项,其余5项均为浙江大学),另外还有3个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二等奖,6个项目获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这是有史以来温医大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省科学技术奖数量最多的一年,也是首次同年获得两项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是温医大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前沿基础研究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体现。

    近年来学校科技工作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创新成果,推动了相关学科、技术领域的突破性发展,为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步伐、推动浙江省创新驱动发展和实现打造生命健康世界科技创新高地作出了贡献。

    视网膜在视觉系统中好比照相机的“底片”,对人类视觉至关重要。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又称“夜盲症”,该病的主要病因是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的异常而最终影响视觉信号的形成,当前无有效治疗方法,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金子兵教授团队针对性地研究我国RP的现患特征及诊断途径,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探索中国RP群体的突变频谱,建立临床筛查诊断技术体系;使用iPS细胞分化来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移植片作为治疗手段,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分子机理研究和干细胞研究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开发并建立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遗传性视网膜变性致病基因数据库“RetinoGenetics”。此外,他领导的团队使用患者体细胞来源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作为种子细胞,成功将其分化成RPE并制备成移植片,并且开展了临床前试验,取得多项相关发明专利,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关键的科学基础。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一区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4)和Nucleic Acids Research(IF=10.162)发表,标志着研究成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项目产生的10篇代表作包括一区TOP期刊SCI论文4篇、二区SCI论文4篇,累计总影响因子62.425,Google学术总引228次,Web of Science 他引12次以上5篇,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推动了中国人群重大遗传性眼病的基因诊断和干细胞治疗研究,为临床应用和治疗奠定了关键的科学基础。

    炎症本是机体对抗外界感染的一种防御机制,但是过度或失控的炎症反应(天然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和炎症细胞因子过量表达)会导致组织损伤介导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慢性炎症是多种代谢性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在代谢性疾病的进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介导作用。

    梁广教授团队在长江学者李校堃教授的指导下,瞄准慢性炎症,以代谢性疾病防治为目标导向,从转化医学的角度进行多学科协同创新,致力于发现并阐明代谢性疾病中的慢性炎症发生机制和调控机制,提示MD2、EGFR、FGFs等可能成为相应的代谢性疾病防治的新靶点;设计与寻找新型抗炎小分子并阐明其抗炎机制和靶点,从近千个小分子化合物中成功筛选发现了27个抗炎新化合物,并进行靶点确证,阐明了它们抗炎的直接分子靶点是MD2;阐明抗炎分子防治代谢性疾病的药理药效,发展新的干预策略和候选新药,化合物C66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1.1类候选新药,已进入临床前研发阶段。

    项目产生的10篇代表性论文分别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Circulation(IF=19.309)、Cell Metabolism(IF=18.164)、Nature Communications(IF=12.124),以及药物化学Top一区杂志J Med Chem(IF=6.2,4篇)和药理学Top一区杂志Br J Pharmacol(IF=6.8,3篇)。10篇代表性论文合计被引770次;单篇最高被引226次,并被Nat Review、Diabete等杂志专文评价,入选Cell Metab杂志十年十大进展之一。同时,本成果还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项,研发化学1.1类候选新药1个。

    据悉,2018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奖共评出299项科技成果,其中,28项成果获一等奖,95项成果获二等奖,176项成果获三等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