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6日下午,原温州医学院(今温州医科大学)院长李日千同志因年迈去世,享年85岁,追悼会今日举行。此刻,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们这位老前辈、老领导。
李日千先后担任过原温州医学院附一院普外科主任,附一院代院长、副书记,温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等职务。
去年刚刚卸任温州医科大学校长并受聘担任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院长的瞿佳,与李日千共事数十载,更与他有着不一般的师生之情。2月15日深夜,在李院长弥留之际,瞿佳赶到医院,在ICU重症监护病床的床头陪伴他将近一个小时,将两人共同经历的那些深刻、动情的过往一一倾述,他说:“不管李院长能不能听到,唯有如此,我才不留有遗憾。”
“外科一把刀”出自农村
1931年,李日千出生于龙湾永强一个村庄。农村里缺医少药,有不少游医打着“治病救人”的幌子,不时骗取村民的血汗钱。李日千幼年便立下从医的志向,希望能以精湛的医术为人们解除病痛。后来他考入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时放弃留在上海工作的机会,返回家乡治病救人。
李日千医术精湛,被誉为济世救人的“外科一把刀”,福鼎、丽水、温岭等外地的许多群众往往特意赶到温州请他医治。有一次,瑞安塘下一名病人胸腔长了一块肿瘤,进入手术室后,主刀的医生打开胸腔一看,难度很大,缝合了胸腔,准备放弃。李日千上台拆开缝线,重新进行了整整4个多小时的手术,最终取出一块直径十几厘米的肿瘤。在20多年后的一天,该病人家属千辛万苦找到李日千家,专车前来请李日千夫妇去他家吃60岁的寿酒。在病人心中,他就是神刀,刀起病除。
以超常魄力发展眼视光
现在,温州医科大学的一大优势就是眼视光教育,而温医大眼视光学科发展的起步阶段,离不开李日千超常的国际化视野和魄力。他曾说,要创名牌大学,就必须有特色,要建一个或几个颇有建树的超国内、达国际水平的学科。
上世纪90年代,眼视光学在国内还是空白,人们生了红眼病才去看医生,眼睛保健、视力的保护矫治无人问津。虽然普外科是李日千的老本行,但当时他力排众议,确定眼视光学为攻坚学科,把眼科和视光学结合在一起,力争部门支持,校内扩大资金投入,加强人员培养。其间,他还带着瞿佳等远赴美国考察。
瞿佳说,李校长在任期间,他还是一名30多岁的讲师,其言行对自己影响深刻,“在李院长的身上,体现了温州人的果敢、刚毅、敢为人先,这种追求品质的精神至今在温医大传承。”
如今,经过眼视光学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的医疗水平居全国领先,并在国际上有较高知名度。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敬佩李日千对中国眼视光学发展作出的贡献,特授予李日千名誉博士学位。
果断决策高起点做强附二院
采访中,瞿佳对李日千独到的眼光、超强的决策力多次表达钦佩,他告诉记者,就是在李日千的主要决策下,当年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人民医院(今温州医科大学附二院)从小到大,在短短几年里跻身为温州市各大医院前列。
据一些老职工回忆,附二院一期工程建成后由附一院抽调医师护士。当时遇到的问题是从每个科室抽几个人去开辟科科齐全的医院,还是一个或几个科室全部搬迁?李日千坚持后者,决定将儿科、骨科病房等全搬入附二院,等到附二院病房大楼建成,再逐渐开辟其他病房。
事实证明,只有全搬两个科室,方可一开始就使医院的档次达到当地一流的水平。1991年8月,台胞何朝育先生捐资港币1500万元,在附二院院内建成附属育英儿童医院。此后,在李日千的积极联系下,何朝育先生又在附一院兴建病房大楼和门诊大楼,在附二院兴建病房与门诊综合大楼,在医院院内建造育英学术馆,温州医学院的硬件设施建设快速飞跃,成为该校发展历程中有着深远意义的标志性大事件之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