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上午9时30分,茶山校区人体科学馆内,气氛肃穆,瑞安教师彭秀兰老人的遗体捐献仪式在这里举行。家属、热心市民、学校领导、医学生代表神情庄重,满怀敬意地送别安详地躺在水晶棺中的老人。这一天,老人终于实现了她生前的最后愿望——将自己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医学事业,挽救更多生命。
生命的意义来自奉献,彭秀兰老人用一生诠释了这句话。老人于1924年出生,20岁时成为共产党员,积极参与革命工作。1957年,她来到高楼山区一小学任教,省吃俭用,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帮学生垫付学费,开始了自己的爱心之路。她这一生,过得坎坷,做过地主家的丫鬟,也曾在文革中蒙冤受屈;她这一生,过得清贫,酱菜拌白粥、饼干配牛奶就是日常饭菜,衣裳翻来覆去就是那么几件;人到中年,丧子丧女,与唯一的外孙相依为命。就是这样一位老人,节衣缩食,近十余年向慈善机构累计捐献善款达50万元,多次被评为市级道德模范、浙江省优秀离退休党员干部等。
2016年1月5日晚上8时55分,彭秀兰老人在家中安详离世。早在2006年,老人便有了捐献遗体的想法,她对外孙说:“我看报纸上说,器官移植可以救人,也可以用于医学研究。我老了,没什么能力为国家做贡献了,不如以后把自己的遗体捐出去。”但当时瑞安尚无法办理遗体捐赠手续,这一计划只能暂时搁浅。2010年11月3日,我市人体器官捐献报名工作正式开始。彭秀兰老人得知后,第3天就打电话到市红十字会要求捐献遗体。当工作人员问她愿意捐献哪些器官,她取笔毫不犹豫地把所有选项都勾起来:“我全部捐掉!”她说:“人,不能像蜡烛,化成烟一下子消散掉,总要留点价值在世间。我是共产党员,去世了,身体火化掉,又污染环境。捐了,就是一对角膜也可以帮人家重见光明。”
副校长曹建明在仪式上代表学校,感谢彭秀兰老人家属的支持和理解,感谢彭秀兰老人为了教育事业、慈善事业所捐献的一切。他说,我们医大学子一定会铭记像彭秀兰老人这样的“无言良师”,认真学好医术,为人类的医学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老人的外孙王晨表示,为了尊重外婆生前的遗愿,家属虽有万般不舍,但仍然决定把外婆的遗体捐献给温医大,用于临床研究和教学。“捐献遗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外婆生命的一种延续。温医大的同学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人体解剖知识,为医疗事业的进步做出贡献,也能体会到外婆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感恩,谦恭地学习。”而他本人也继承了老人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精神,将亲朋好友送来的1万元香烛钱捐献给瑞安市红十字会,按照她的嘱托定点捐助留守儿童,圆了老人最后的心愿。
来自第二临床医学院临床专业的李佳颖代表全体医学生,向彭秀兰老人及其家属表达真挚的尊敬和谢意。她说,彭老师用一辈子的善行,向同学们展示了老一辈共产党员坚毅、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教会同学们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努力打好医学基础,承担身为医学生的责任。
遗体捐赠仪式为彭秀兰老人无私奉献的一生画下句点,同时也是她生命和精神延续的起点。生前,她是一位老师,育人助人;身后,她仍是一位老师,奉献医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