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要闻
温医要闻
  •  他是生死线上的一名战士
  • 记附二医急救中心副主任孙来芳
  • 作者:林晨   供稿单位:附属第二医院   编辑:梁洁华   浏览:4679
  •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这是他推开医学院大门时谨记的誓言,每一次听到医学生宣誓时他也总会热血沸腾。他,是长期奋战在急诊一线的战士,在我们的镜头里,他像《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一样,平凡而又令人感动。

    镜头一:家就是这儿

    “主任,你回科室还是回家?”“回科室就是回家,急诊是我家。”忙完早上的院外培训时,我听到这样一段对话。这或许是我第一次听到,但别人早已司空见惯。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把急诊当做“家”的人。

    镜头二:我只是尽我所能

    “老人家!您好!吃过饭了吗?”“小伙子,现在有觉得哪里不舒服吗?”“没事,您放松,我在这儿给您看着呢!”他查房时,总是会跟病人唠上几句,有时还会来点小幽默。

    “这么做,不单是为了拉近医患关系”,他常说,重症以及长期卧床的病人,身体中往往潜藏着危险。通过提问和观察患者的反应、以及一些简单的检查,可以辨别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是否好转、平稳或者恶化。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尊重每一位病人,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减轻病人病痛的人。

    镜头三:生死浮屠

    80多岁的老人家费力地喘着气,鼻子上氧气管的接入似乎并不能让他舒服很多,床旁的除颤仪显示屏上时不时显示一个室早。心内科医生会诊后,决定直接转心内科病区进一步治疗。“马上抢救!”突然听见身后传来这样一句话,我转身看见他和一群人推着担架冲进抢救室,原来他总觉得不放心,在救护车旁跟转运的医生准备再一次交待时,发现病人突发室颤。

    病人身上带着转运用的简易除颤仪,“清场”——嘣,第一次除颤。没过几秒,还是继续发室颤。“第二次”——嘣,“好痛啊”老人家醒过来一下子喊出了声音。“老人家,不要紧张,深呼吸。”他一边目不转睛地看着除颤仪一边安慰老人。又来了一次室颤,“再除一次”——嘣,除颤仪上终于开始稳定地显示正常波形了,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他还是不放心,跟上了转运的救护车。车上老人又发作了一次,几秒钟之内就进行了除颤,老人完全没有意识间断。家里人安抚着老人家说:“你放宽心,只要嘣一下就好的。”他听了笑了笑,没解释。老人家当然无从得知他已在鬼门关前走了好几遭。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双手救活过无数生命却从不把这些挂在嘴边的人。

    镜头四:90后的“小灶”先生

    急诊是一个小社会,一幅微缩的人生景观,有人离去有人重获新生,刚来的时候,谁都无法学会淡定,但是你要记住随时都会有病人等着你去救,黄金救援就那么几分钟,根本容不得你有半点犹豫。他,总是这么告诉刚来急诊的我们。“快去听,快去听,主任又在开小灶啦。”不得而知,肯定又是他“教书育人”的老师瘾又发作啦。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在90后实习生的晚会中呼声盖过所有到场嘉宾的人。

    网上曾一度流传着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恨一个人,你就叫他去当医生。他们没有节日,没有休息,虽说不至于累死,但是绝对是每天都腰酸腿疼,吃不好,喝不好,连睡觉也不能得到安宁。而如果你对一个人恨之入骨,那就叫他去当急诊医生。他们一年365天,天天连轴转,烧杀掳掠天天看重播,动不动还可以看现场真人秀。而在这样的急诊室里,他却依旧坚持着,依旧有着一颗最美的心,有着救火队员般的乐观态度,有着一身愿意为病人倾尽全力的医术。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我们觉着最美的人。他就是我们急诊科副主任孙来芳医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