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首届毕业典礼举行,57名身着中加双色学位服的毕业生逐一上台,接受学位授予。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馆、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相关负责人特地到场见证。作为国内首个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该学院首届学生毕业,实现了医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突破。
57名“双学位”医者启航
毕业典礼上,中加双方校领导共同完成“跨洋拨穗”仪式:温州医科大学校长李校堃院士为毕业生正冠拨穗,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务长兼副校长Verna Yiu与毕业生亲切握手,温医大学术副校长、阿尔伯塔学院院长宋伟宏院士颁发温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位证书,Brenda Hemmerlgarn院士同步授予加拿大生物医学学位证书。
这一刻,57份中加双学位证书化作“国际通行证”,赋予学子们在全球医疗舞台上的双重身份。
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首家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自2020年落地浙江以来,以“中加双导师制”“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等创新模式,突破传统医学教育边界。教务长Verna Yiu表示:“这是中加教育史上首次实现临床医学专业从招生到培养的全流程深度合作,为全球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中国方案’。”
数据见证成长:首届毕业生中,6人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赴阿尔伯塔大学等世界顶尖医学院深造;12人保研至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20余篇SCI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在“国际互联网创新大赛”中斩获全国金奖。
温医大阿尔伯塔学院顾问委员会委员黄荷凤院士等为毕业生发来视频寄语,鼓励学生们在未来的道路上求真务实,努力向上,成为医学领域的佼佼者。
该学院毕业生陈禹辛入校时是一个“科研小白”,经过5年的学习和3000小时科研时间的沉淀,完成向科研达人的蜕变。她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引发全场共鸣,“我们的课程表里有凌晨三点的跨洋研讨,也有西湖边的临床实践。中加智慧的碰撞,让我们既懂‘循证医学’的严谨,也深谙‘大医精诚’的温度。”
5年破局炼成教育标杆
“学院以‘零差错’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成为浙江教育对外开放的‘金名片’。”毕业典礼上,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肯定温医大阿尔伯塔学院医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硕果。
五年来,温医大阿尔伯塔学院在浙江省“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中扮演先锋角色,累计投入中加顶尖师资超200人次,构建起覆盖基础医学、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的国际化平台。
在教学上,该学院开设临床医学(本科)、精神医学(硕士、博士)和口腔医学(硕士)4个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295人和研究生21人,本科生累积招生五届,录取率高达97.78%。学院敦聘18位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和3位知名医科大学校长,全职引进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2人,外籍教授2人,助力学院发展建设和人才培养。
“课程方面,学院实质性引进北美医学教育课程体系,融合中加双方医学教育理念与方法,组成‘基础+临床’中加导师团队,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早接触科研、早接触临床。”温医大副校长朱雪波介绍,该学院还以学生为中心,推进考核评价实现评价过程持续性、评价形式多样性、评价主体多元性。学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创新见实习教学,开创并推广既蕴含中国特色又与国际前沿接轨的临床医学实习教学模式。
加拿大驻上海总领事陈家妮认为,两校合作始不仅是学术交流,更是中加之间基于尊重、共享价值观及教育医疗追求卓越的桥梁。五年深耕的硬核成果,向世界递交了一份医学教育改革的“中国答卷”。
“全球贡献”奔赴下一个五年
“希望毕业生凭借自身品质塑造全球医疗健康未来。”陈家妮寄语毕业生同时,也认为学院教育合作模式实现从“中国方案”到“全球贡献”的转变。
典礼现场,7名优秀毕业生被聘为“中加校友联络员”。与此同时,学院为8位在学院课程体系共建、科研平台搭建等方面做出贡献的中加学者颁发“杰出贡献奖”。
随着中加师生共同朗诵原创诗篇《我们这五年》,典礼进入高潮。5年来,200余场跨洋学术会议、3000小时云端授课、50项联合科研项目,书写着国际教育合作的篇章。
在中加两校战略合作会谈上,温州医科大学与阿尔伯塔大学签署了关于阿尔伯塔学院第二轮合作协议及公共卫生项目合作备忘录,温医大和阿尔伯塔大学将考虑拓展学科合作领域,推进共建公共卫生管理硕士合作办学项目。宋伟宏表示,在新的五年计划中,学院将开设新的学科、新的专业,融合中加双方优势,为国家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医学人才。
李校堃表示,此次活动既是双方对上一个五年合作成果的总结和见证,也是阿尔伯塔学院未来发展的新起点。相信在两校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合作办学赋能高水平科研合作,促进中外人才交流和学科发展,以高质量教育对外开放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期待你们以融通中外的智慧与担当,以无问西东的勇气与果敢,争做国际化浪潮中的逐梦者。”温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金焕民祝愿毕业生们,随着毕业典礼落幕,57名医者新锐正式奔赴下一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