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翻开温州各地的宗谱,那么你会发现,扉页上几乎都有“平阳坑镇东源(东岱)村梓辑”的字样。
“梓辑”指谱师们使用“木活字印刷术”制作族谱的全过程,这一技艺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却仍未褪色。为探寻木活字印刷术传承与发展之路,7月17日上午,温州医科大学“医瑞乡福”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展示馆”,开启了木活字印刷术的探索之旅。
(木活字印刷板)
从木活字的历史起源,到文稿的开丁、誊清,印刷的捡字、排版、校对,再到装订的切谱、装线、封面,青年传承人潘老师将木活字印刷技艺娓娓道来。“‘梓辑’就是谱师们心中的标杆。”成员们仿佛能看见一代代传承者从青涩生疏到行云流水的蜕变。
(实践团成员观赏馆内藏品)
青瓦房,木门窗,“嘎吱”轻响,推开木门,传承人吴魁兆在昏黄的光影下伏案雕刻。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稳稳当当地篆刻着厘米小的木块,一雕一刻间尽显传统技艺的魅力。
在吴师傅的指导下,成员们体验了这项古老而神奇的手艺。起初,成员们操作时总是不得章法,不是墨迹晕染过多,就是着色较浅。其实,看似简单的操作却每一步都“暗藏乾坤”。现场的温度、墨汁的调配、刷墨的力度、印纸的技法都会影响纸张最终呈现的效果。
(实践团成员与吴魁兆老师合影)
练字先“炼”心。谱师们在印刷制谱时要有“三正”——人正、心正、理正。“没有这‘三正’,是刻不好字的,干其他事也是一样。今后还得靠你们年轻人把这项手艺传下去。”吴老师笑着说。
文化织梦,青年领航。实践团指导老师徐静教导成员,作为青年大学生,应秉持家国情怀,坚守文化根基,深入探索木活字印刷等非物质文化瑰宝,不断开拓创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