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省级
媒体温医
  • 引进来 走出去
  • 浙江教育报:浙江教育对外开放开创新格局
  • 作者:金澜    通讯员单位:新闻中心   编辑:裘徐 温彬彬   字数:2974   浏览:1470
  • “在东叶村,我们看到了中国政府坚持走共同富裕之路的努力和成效。”前不久,浙江师范大学Z世代国际青年联欢晚会在金华市源东乡东叶村举行。来自俄罗斯、莫桑比克、喀麦隆、阿尔及利亚、加纳、越南等国家的青年学生代表与中国大学生一起参观美丽乡村,并开展国际青年“感知中国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对话会。

    随着疫情缓解,中外学子的线下交流越发频繁,各类促进中外文化理解,尤其是宣传中国相关大政方针的活动,在各高校掀起高潮。如何用好这个契机,进一步搭建好中外合作办学、协同育人、文化融合的桥梁?

    2023年全省教育系统工作会议上,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毛宏芳提出了高水平对外开放行动这条新赛道。驰骋在新赛道上,浙江教育人在探索,也在憧憬。

    引进来 在“浙”里接受国际教育

    乘坐杭海城际铁路,终点站就是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校园内来自全球不同国家的青年或在运动场上切磋,或在樱花树下探讨学术问题,或在实验室里做研究,国际化交流学习在这里完美融合。

    从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到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浙江大学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校区联合学院、温州医科大学阿尔伯塔学院……21世纪,浙江教育的大门越开越大,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资源办学,目前全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22所。预计今年我省还将新增两所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据介绍,作为全国首批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校区)构建了融合东西方优势的人才培养新机制,3届本科毕业生以出国深造为主,获世界一流大学广泛认可。同时,学校高质量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已经培养了包括来自89个国家的540余名知华友华的留学生。学校还集聚了一批包括发达国家院士在内的科技领军人才及来自14个国家的90余位外籍专兼聘教师,实现了生源、师资、培养的全方位国际化。

    展望未来,《浙江省推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海宁)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5)》正在积极推进。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院长欧阳宏伟介绍,到2025年,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将取得实质性进展,世界名校和全球科学家等一流科教资源进一步集聚,有主题科研的高能级科创平台进一步搭建,促进国计民生的代表性科研成果进一步产出,在校留学生比例达到15%。

    2020年1月起,我省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引进德国企业全链条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此,浙江科技学院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陈岁繁感慨颇多。他介绍,通过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办学经验,实施“五双”产教高度融合,未来学院将当好中德两国间高校和企业紧密合作的桥梁。

    在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如何把留学生培养成知浙友浙的国际人才?去年,省教育厅公布了“浙江省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单位名单,29家单位入选。浙江理工大学是其中之一,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时装技术学院、马兰戈尼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陈敏之说,学校将打造国际学生国情教育“浙理工范式”:形成由校内教师作为“思育导师”和校外专家作为“成长导师”的导师体系;对标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五大特征,以及浙江省在推进“两个先行”中的建设成果,推出一系列凸显浙理工特色的“ICE国青讲堂”微课程;设立主题更为多元的国情教育实践基地,创新融合理论分享和实践感悟的国情教育新形式。同时,我省还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中,特意留出国际化课程的“席位”,目前已认定了304门省级一流本科国际化课程。

    走出去 浙江教育好声音响彻全球

    走进海外知名大学,孔子学院传来的朗朗读书声,让人恍若置身国内。目前我省17所高校在25个国家建设了30所孔子学院。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蓝晶晶告诉记者:“依托浙江省孔子学院师资选培中心,我省将深入推进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管理改革试点项目,并深化孔子学院改革创新,探索‘中文+技能’‘中文+中医药’等特色办学模式,加强与所在国高校中文教学、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合作,努力促进本土化学科融合,推进孔子学院特色化、本土化、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2016年起,我省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丝路学院。目前全省22所高校在26个国家设立了29所丝路学院,在丝路学院培育的基础上“优中选优”,推荐3家鲁班工坊,纳入国家首批鲁班工坊试点,入选数量居全国第2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卢旺达鲁班工坊”成立8年来成果丰硕,学校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徐腾飞介绍,下一步学校将全力推进“一计划一平台二工坊三联盟一中心”工程。

    杭州亚运会进入倒计时,国际交流日趋频繁。3月9日,杭州市余杭文昌高级中学视频连线姐妹学校日本福井县立足羽高等学校,一起云游览亚运会篮球和空手道项目的比赛场馆,了解本届亚运会的会徽、主题口号和吉祥物。截至目前,全省“千校结好”姐妹学校已逾3500对,今年将重点推进姐妹学校围绕亚运主题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并从中优选出200对“亚运姐妹学校”。蓝晶晶介绍,我省“十百千”基础教育国际交流工程也已启动,将培育10个基础教育重点国际交流品牌,在全省范围内遴选100所中小学国际交流特色学校,在全省中小学培育1000个基础教育品牌交流项目。

    3月20日至23日,由杭州市承办的第一所海外中国学校——迪拜中国学校接受了迪拜知识与人力发展局(KHDA)组织的第一次等级评估,创下KHDA对新办学校开展评估的历史最好成绩。校长尹立平说:“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完善海外中国学校课程体系、教学标准和评价制度等建设,并依托迪拜中国学校,积极推进中阿人文交流和教育合作。”

    4月,百名国际化校长培养工程也有了新进展,首批35名校长整装待发,将前往新加坡进行3个月的研修。“放眼全球,我们还是缺少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外语和国际交流规则、精通教育管理的浙派名校长,接下来会继续遴选校长前往海外学习。”蓝晶晶说。

    4月10日,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蔡若莲一行来浙江调研,浙港关系更上一层楼。据悉,针对港澳台教育合作,我省将建设15个特色鲜明的高校台湾青年创业创新平台,为台湾青年留浙就业创业提供支持;深入实施“浙港职业教育联盟”5年行动计划,培育50个对港澳台合作品牌项目;实施“‘安吉游戏’学习圈”项目,培训香港地区200名幼儿园园长、教师……

    去年12月,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推进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高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浙江引进国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工作取得更大突破,来华留学工作更规范高效,出国留学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教育引进来、走出去形式更加多元,教育交流与合作全面深入,合作共赢机制逐步完善,支撑“一带一路”建设坚实有力,教育对外开放整体智治水平不断提高,在国际教育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逐步增强,浙江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努力成为全国高质量教育对外开放发展高地。

    其中指向清晰的10项工程更是勾勒出了国际教育的浙江蓝图:中外合作办学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国际名校引育工程、“双元制”改革试点项目、来华留学质量提升工程、“一带一路”服务提升工程、基础教育海外推广工程……从学校整体规划到师生个人发展,从小学到高校,360度织起东西方教育“互鉴互融”的链接网。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