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透明的水晶奖杯,一封感谢信,牵出了两位光明的守护者。
近日,一名56岁的小学老师从千里之外的四川来到温州,特意给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的吴荣瀚医生,送上一座奖杯和一封手写的感谢信,感谢吴主任帮助她重见光明,回到教学岗位。
提笔落字,纸短情长,而他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守护着光明。
(术后不能过度用眼,葛老师的女儿写下这封感谢信)
突然间“看什么都是弯曲的”
绝望之中她找到了温州眼视光医院
“不知道怎么回事,眼睛突然间就看不清东西了,批改作业的时候,直线看起来就像波浪线。”56岁的葛永慧回忆,自己看书看作业本,上面所有的字都是弯曲的,眼睛里也常常有黑影。
从小高度近视的她,视力一直就不好,可是今年5月份突发眼疾,病情一天天在加重。当地的医生诊断,这是高度近视引起的双眼黄斑裂孔,治愈的希望非常低,手术效果也可能一般。
“那时候每天早上醒来,眼前的世界都比前一天要灰暗,心情也比前一天更灰暗。”提起那些日子里的煎熬,葛永慧的语调也无法轻松起来。
做护士的女儿四处咨询,带着她辗转各处求医。今年7月和8月,葛老师曾连续两次到北京的医院求医。“也就一两周的时间,加上来回的路费、住宿费和检查费用,先后花了3万多元,但因为手术风险过大,并没有继续治疗。”
视力越来越模糊,找不到合适的治疗方案,难道要眼睁睁等着失明?那些日子,葛永慧真的处在绝望的边缘。
后来,女儿多方打听,向温州医科大眼视光医院的名医吴荣瀚求助,今年8月底,葛永慧带着最后一丝希望,慕名来到温州求医。
极高度近视,葛永慧的眼病治疗难度大、手术风险高,吴荣瀚团队为她仔细做了各项术前检查,并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方案。手术当天,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为她的双眼都做了微创玻璃体视网膜白内障联合手术治疗,成功修复双眼黄斑裂孔并降低了超高度近视。
术后,葛永慧不仅摘掉了厚厚的近视眼镜,双眼视力从术前0.05提高到术后右眼0.2,左眼0.3。
(葛老师特地带着女儿来温州送上感谢信和奖杯)
高度近视的她
30多年坚守在彝族小学
56岁的葛永慧,是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石厢子彝族乡的一名小学老师。
叙永县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历来被称之为“川南门户”,山林茂密,而葛老师所在的石厢子彝族乡,更是“鸡鸣三省”的地方,站在四川 ,前面是贵州,右边是云南。
而葛永慧就在这里的彝族小学坚守了30多年。
(站在山上,石厢子彝族乡尽收眼底,左侧蓝色房顶的右边就是学校)
葛老师的故事里,离不开“高度近视”和“光明”这两个词。
生下来的时候,葛永慧的世界就和别人的有些不一样,眼前的世界模糊不清,在强光下几乎睁不开眼睛。
“小时候读书,坐在第一排也看不清黑板,那时候纯粹靠耳朵听老师讲课,把书放在眼皮子底下去看。”
初一的时候,父亲带着葛永慧去县城看眼科医生。“那是个暑假,太阳特别大,我们一连走了三天才到县城。”两个人背着干粮,白天就在树荫下休息,晚上就住在岩洞里。可是走遍了县城,发现所有的地方都配不到她需要的眼镜,县城里的医生告诉他们,可以到临省的毕节市去试试。
失望的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跟着父亲走回家去的。
到了初二,父亲带着她走了40公里的山路,度过赤水河,最后坐大巴到了贵州省的毕节市。“第一次配上了眼镜,眼前的世界比以前明亮了了许多。”那是1979年的夏天,葛永慧清楚地记得,人生中多了份清晰的光感。
1983年,学业优秀的她从师范毕业,进入乡里的小学,成为一名乡村老师。
一个眼睛近视1700多度,一个眼睛近视2000多度,高度近视的她,戴着厚厚的眼镜,认真备课、批改作业,给大山里的学生传播知识的火种。她像无数的山村教师,把青春和热血都奉献在了这片土地。
“大山里很难留住老师,可是这里的学生一样需要知识啊。”早在去年,葛永慧就可以退休,可丈夫还在上班,女儿远在市里,她也舍不得自己热爱的学校,选择了继续留任。
“自己也是穷人的孩子,所以看到这些孩子,想尽力教他们走出大山,帮助他们守护自己的梦想。”
收获许多省市级荣誉奖杯
这是他第一次收到患者送来的奖杯
“吴医生,9月份就要开学了,我还想早点回学校。”见到葛永慧时,吴荣瀚对于她的这句话印象深刻,“当时她的病情又急又重,病情发展很快,黄斑裂孔已经非常严重,她还想着山村学校的孩子。”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白内障、玻璃体浑浊,葛老师的情况不容乐观,综合多方面因素,吴荣瀚的医疗团队为她做了各项术前检查,并制定了一套详细的方案。
“手术是在视网膜表面一微米的空间操作而且要保证不能损伤视网膜,通俗一点说,就是行走在千分之一毫米的钢丝上不能摔下来,需要在高倍显微镜下聚精会神地操作,容不得一丝马虎。”吴荣瀚主任回忆。
两只眼睛间隔5天先后做手术,9 月11日,葛老师就出院回了老家。
“我一定要感谢所有的医生……希望你们为更多在绝望边缘的人带去希望。”葛永慧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吴荣瀚医生,自己的眼睛恐怕不能治好,再也不能回到心爱的教师岗位上去。
为了表示感谢,今年11月11日复查的时候,她专门带着女儿,给吴荣瀚主任送来一座奖杯和感谢信。
(吴荣瀚医生收到的感谢信和奖杯)
“人生第一次收到患者送来的奖杯,感受到无尽的信任和温暖。”这些年,吴荣瀚收到过一柜子的锦旗,500多封感谢信,许多省市级的奖杯,但是收到患者送来的奖杯,心理依然很感动:“里面藏着很多心意”。
(获得过许多省市级甚至国际性奖杯,患者送的奖杯依然让人感动)
“我的职业,就是走在光明的边缘,守护着患者光明的底线。”吴荣瀚说道。
而两千公里外的葛永慧,也继续用自己的方式传播火种,守护着学生们光明的未来。
媒体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