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起点和终点,都离不开医生陪伴。有一群人,选择这份陪伴,就是一生。
8月19日是我国第二个医师节,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特地邀请了11位从医50年以上的白发医者,讲述“学医之初心”、“行医之难忘”、“长者之寄语”。他们中最小也已经70岁,在他们细水流长的话语中,我们感受到了医者的仁爱奉献,更感受到了这份职业的崇高与伟大。
话初心,为人民服务
“为什么会选择当医生?”面对提问,老医者们的理由虽各有不同,却句句离不开自己的“初心”,那便是对医生事业的热爱,对救死扶伤的坚守。
温医大附二院儿童心血管科主任医师项如莲今年75岁,从医51年。因为父亲从医的缘故,她说自己从小就有一个概念,“为人民服务”。学医之后,她从一而终选择儿科专业,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当他哭着进来,笑着出去,作为医生,我感到多么开心。”
儿童心血管科项如莲:从不懊悔,非常喜欢自己的儿科专业。
救死扶伤的理念也在老医者的内心里根深蒂固,温医大附二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高志杰今年76岁,家人生病的经历让他体悟到治病救人的重要性;眼科主任医师施明光从医51年,曾经应征入伍做一名战士,因为身体原因提前退伍,“切身病痛让我们对患者感同身受,选择医生事业就是一生。”
对于医院来说,白发医者是瑰宝。此次视频的策划人、温医大附二院宣传统战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院资深医生众多,许多医生50年来始终坚守一线,让医院触动很大。今年,医院特别设置了“50年医龄贡献奖”,对这些老专家进行表彰。
拍摄视频当天,在一线坐门诊、做手术的老医者们利用工作间隙前来接受采访。细述往昔,他们老而弥坚、奉献余热的情怀让人感动。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白涛,忍不住感慨,自己也曾想过离开医疗岗位,但一想到自己的初心,还是坚持了下来。
“50年,这串数字说起来简单,经历过来不易,也许就是自己从医一生最大的认可吧。”白涛医生说。
述难忘,不断学习和进步
此次视频遴选了温医大附二院11位1965-1968年参加工作的医生,涵盖新生儿科、儿童心血管科、儿童呼吸科、儿童肾内科,以及消化内科、直肠肛门外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眼科等。从医50年,这些老医者们不仅实现了个人发展,也见证了医院进步的时代脉搏。
“医生,不管在什么情况、什么状态下都一定要学习。”在高志杰看来,选择医生事业,就是要学习一生。作为一名消化内科医生,他曾经碰到一位老人下额关节脱位,他不知道如何治疗,就拿了本经常看的医书仔细翻阅了两遍,按照书上的方法自己模拟了两遍,再给老人操作,竟治好了老人的病。
新生儿科主任医师陈鸿鸿今年78岁,她始终记得一个凌晨的夜晚,一位妈妈连夜抱着孩子赶来,一路叫一路走,跪在病房门口,喊着“医生啊医生,救救我家孩子。”随即,她和同事们成立抢救小组,通宵抢救,持续两个多月救治,终于救回了孩子。
“治好病人的那种满足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医院直肠肛门外科主任医师叶云奎今年78岁,他说自己一毕业后就被分配下乡,基层缺医少药,医生不多,一个人就像一个医院,他做过内科、儿科、甚至放射科,“医生多学一点,就给患者多一点希望。”
送寄语,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整段视频不仅配以医者访谈,还改编《成都》歌曲,通过文字+音乐的细腻笔触,勾勒医者鲜为人知的“医路”体验。视频结尾,医生们的寄予,离不开“高尚、奉献、进步”这些关键词,真挚且感人。
儿童呼吸科张正霞(左一),希望更多人传承薪火。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坚说,希望新一代的医生们保持好的医德医风、廉洁行医,于此同时,医学不断发展进步,年轻医生们也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对病人负责。
白发如霜,心中依然万千锦绣。老医者们以身作则,也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直肠肛门外科主任医师金定国,50多年做了两万多例手术,他将这些经验著书立说,只为传承后来人。“现在全国儿科医生奇缺,希望更多年轻医者们传承薪火,争取当一个合格的儿科医生。”儿童呼吸科主任医师张正霞说。
项如莲现在案头都还放着书,一有空就看书。她希望年轻医生们,要始终记住八个字,“勤奋、好学、博爱、奉献”。
行医之路漫长而艰辛,医院也希望通过这份视频,激励勉励医疗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为造福百姓身心健康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在这个属于医生的节日里,向所有付出青春和热血的医生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医师节快乐!”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