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转热,高温引发的病情也在增多,在温医大附二院急诊中心二楼,烧伤住院病人不在少数。“啊——好疼。”50多岁的余老伯上半身被大面积灼伤,皮肤焦黑裸露。张文振给老人细心地清理起伤口,一层又一层地包裹上白纱布。
“没事的,再忍忍,看看镜子您多像个战场上负伤的勇士。”听到医生安抚,余老伯会心地笑了。
烧伤疾病,由表及里,康复期起码半年,却很容易被忽视。烧伤科医生也是如此。在温州,从事烧伤专业的医生不足40人,作为学科带头人,张文振23年来专注研究烧伤治愈,从诊疗到护理,凡事亲力亲为,致力于缩短病人的病程。
仁爱情:
“把手术做小,把康复期缩短”
在很多患者看来,张文振不像是医生,更像朋友,他每天多次查房问诊,及时回复病人微信,还亲自上手换药。
“烧伤导致器官损伤、感染等,严重直接致命,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患者病情的变化。”张文振说,作为人体最大器官,皮肤修复其实学问很大,更加考验医生的责任心和耐心。
在温医大附二院,张文振每天接触各种病患,除了烧烫伤,还有急性皮肤缺损,皮肤感染坏死,以及慢性皮肤溃疡、压疮等,儿童患者比例更高。
张文振(右二)查房,了解患者情况
“要不是张医生,我的孩子现在还躺在重症监护室。”陈妈妈一早上带着孩子前来问诊。原来,她的孩子一出生就患有遗传性疾病,浑身皮肤大范围缺失。妈妈身体里抱出来,宝宝从头到脚血淋淋。张文振接诊后满脸心疼。
孩子太小,做大面积的皮肤移植手术显然风险极大。经过多科室的联合会诊,最终决定采取保守换药的方案。但是给孩子擦药,必然伴随剧烈疼痛及出血;如果换药不勤,孩子伤口容易感染,愈合就困难。“这样的小生命我们不能放弃!”于是,张文振带了3个医生来到新生儿科,协作轮番换药,手法轻柔、仔细,每天一站就是一个多小时,持续20多天,宝宝稚嫩的皮肤终于出现了愈合迹象。
“大面积皮肤损伤疼痛刺骨,一场烧伤急救就是一次与生命的赛跑。”在张文振的记忆里,这样的急救不胜枚举。
一年春天,因家中煤气爆炸,八旬老夫妻双双入院,两人的烧伤面积均超过70%,被分别安排在了两个隔离监护病房。“令人感动的是,两位老人都互相关注对方情况,希望对方能更快康复。”为了两位老人尽快重逢,张文振寸步不离重症病房,一点一点清洗烧烫创面,植皮缝合细致谨慎。最后康复时间刷新纪录,33天!两老相见后喜极而泣
用简单的手术解决复杂的病情,缩短康复期。“这是病人的渴求,更是医生的本分。”张文振说。
军装梦:
“患者似战友,疾病是敌人”
在张文振心里,他对患者的情感也很特殊,“每每看到烧伤病人,总能想到自己的战友,而疾病就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2005年,张文振成了温州市首位参与维和任务的现役军人
脱下白大褂,亮出绿军装,这是张文振同样引以为豪的身份——军人。1996年,他怀揣“军装梦”,征兵入伍,成为一名专业从事烧伤整形及创面修复工作的军医。2005年,他光荣成为温州现役军人参加维和任务的第一人,飞往西非执行维和任务。
与普通医生不同,张文振除了正常坐诊,每天还要在医院里跑步拉练、训练体力,并且开展党政学习,随时准备奔赴前线。维和300多天时间里,他和队友们要顶住艾滋病、疟疾等传染病高发的威胁,全力救治当地军民。
张文振(左二)和队友
“这段经历让我行医心态更加淡然。”张文振说,回忆过往,军队生涯无限美好。作为维和部队唯一的烧伤科医师,他除了为部队提供日常的医疗服务外,还经常前往附近的丛林部落宣传健康知识,为当地人看病、送药。不少患者被治愈后,心怀感激,给部队送来新鲜水果。“大家一连乐了好几天。”
军医的经历也让张文振时刻铭记责任在心。碰到突发事故,医院涌入大量病患,犹如“战场”,张文振要有条不紊地指挥医生、安排手术,迅速让病人得到及时合理的救治。碰到不配合,难以沟通的病患,他内心也更坚定,“病人间没有区别,治病救人是第一位的,我们的眼里只有疾病!”
医者心:
“转岗不转志,责任与坚守”
戎装20载,2016年,响应部队医院转制的号召,张文振毅然脱下军装,来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坐诊。
“从这里毕业,为了追寻军人的梦想而参军,在历经了20多年的军医生涯后,现在又回到这里继续从事自己喜欢的医学工作,我觉得这是一场修行。”转岗当天,张文振在朋友圈记录下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在张文振看来,军人和医生两个职业都是他从小的梦想,都是自己的初心所在,本质上有着相通之处。“军令如山,我们必须要担负起国家责任,奔赴前线;救死扶伤也是如此,对待病人我们更要尽心尽责”
现在,张文振常会带着两个手机,每接诊一个病人,就留号码、加微信,每天不间断与患者时时联系,了解病情,助其早日康复。每天查房问诊还要安抚病人情绪,给患者治愈的信心。
“离开部队,‘主战场’转而面向普通百姓群众,这是祖国留给军医们的使命,我们更要不忘初心,彰显担当。”张文振说。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