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省级
媒体温医
  • 浙江教育报:“雷锋日”已过去 “雷锋精神”不会止
  • ——我省高校探索志愿者服务常态化
  • 作者:陈夏蕊    通讯员单位:浙江教育报   编辑:杨泽兰   字数:   浏览:2993
  •     本报讯:  

        3月5日,是一年一度的“雷锋日”,大街小巷,校内校外,莘莘学子形式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活动如春潮涌动。到敬老院送温暖、在街头开展文明劝导活动、去社区免费为群众义诊……雷锋日里的活动丰富多彩,但雷锋日之后呢?学雷锋,如何变“3·5”为365,让雷锋精神成为年年月月、时时刻刻的榜样?我省高校在摸索志愿者活动常态化之路上从未停止过。

        搭建多层次的志愿者服务体系

        我省高校普遍建立了校、院两级志愿者服务组织,一般由协会、学生团体、公益组织、教职工志愿者团体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牵头实施,正是多层次、多职能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保证了校园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

        浙江农林大学志愿者骨干组成的“雷锋班”,隶属该校法学院,与校团委指导的校志愿者协会共同为学生们的爱心提供更宽阔的舞台。成立于2012年的“雷锋班”,一直开展着“续写雷锋日记”的活动,“雷锋班”的学生不仅把校园生活的每一天当作“雷锋日”,还把践行“雷锋精神”的行动编辑成册,在各院系行政班级中传阅,以影响更多同学投身志愿服务中来。在过去的两年半里,153名来自不同专业和不同年级的学生写出了1898篇的“雷锋日记”。与学校其他志愿者服务组织相比,“雷锋班”具备的理论优势显而易见。“每个星期至少会上一次理论课,法学院思政老师会结合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来分析社会热点,对学生们进行理念和信念教育。”“雷锋班”的班主任宋春春说,“雷锋班”组织的开放式课堂,面向全校各院系的学生,学院正是通过这样的形式来激发他们从事社会实践、用专业服务社会的热情。

        浙江科技学院则将零散、常规志愿者活动归纳分类,以类似“招标”的形式,向全校各院系推出八项志愿者项目,再由各院系根据自身的专业特征“认领”,通过各院系的协作,共同打造完整的志愿者服务体系。为了提高各院系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积极性,校团委还将各院系的志愿者活动参与情况纳入当年对各分团委工作的年度考核,参与人数超过一定比例的学院,将在考核中得到相应的加分。

        打造主题鲜明的服务平台

        为让志愿服务有效开展,我省高校建立多种平台,让学生们可以在不同的志愿服务平台上实践自己的爱心理想。

        浙江大学一直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新模式,构建了“青春五丝带”志愿服务体系,为志愿者们打造了不同形式的服务平台:“青春黄丝带”是为了推动支西支贫平台建设,向西部偏远地区选派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和西部计划志愿者;“青春红丝带”,则为关爱儿童的志愿者开创了一个服务平台;“青春青丝带”,旨在推动智力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共建育人示范点和志愿服务合作项目,实现校地双赢、共同育人的目标;“青春绿丝带”是以推动节能环保服务平台建设为目的,倡导健康环保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准则;而“青春银丝带”,则是为了推动敬老助老服务平台建设。在今年寒假,浙大39个院系的437支队伍组织了公益、慈善、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多达3141人。

        温州医科大学也将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与学校专业优势结合了起来,积极培育“关爱生命”志愿服务品牌,形成了“明眸工程”“微笑联盟”“血液银行”“生命相髓”等四大医学生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各学院围绕医疗慈善、无偿献血、骨髓捐献、防艾禁毒、助残服务、心理援助、急救先锋、下乡义诊等八个方面形成“一院一品”的志愿服务项目格局。温医大还先后成立了两个民办非企业公益组织,“生命相髓”和“幸福微笑”,几乎每个温医大的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己专业优势的志愿服务组织。

        而由浙江财经大学的志愿者协会承办的“学雷锋一条街”,每月会举办一次“一元钱工程”,清洗眼镜、擦拭自行车、电脑义诊、手绘环保袋……丰富多样的现场活动受到了师生们的广泛关注与支持。

    完善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

        我省很多高校制订相关规定,让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进入了课程,有学分,有评比,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活动的全面展开。

        浙大将“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纳入通识教育课程,而班集体“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也被纳入了基层团组织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不断完善志愿者服务的激励机制,定期举行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十佳青年志愿者等评比活动,通过典型事例、先进个人经验分享和传承志愿者精神。 

        浙江科技学院于2013年“雷锋日”期间成立的“百时奉献”志愿服务工程,号召每一位青年大学生在校期间完成100小时的校内外无偿志愿服务,并将该项工程纳入到了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体系中。学校会对参加“百时奉献”志愿服务学生进行考核,每一位完成“百时奉献”的学生都将获得志愿服务证书。校团委还设立了“志愿之星”奖项,每年对参与“百时奉献”志愿服务工程的志愿者进行评比,以服务时长为主,综合考虑服务表现,分别授予志愿者“一星级”和“二星级”志愿之星称号。

        温医大实行“星公益”积分计划,实施志愿服务星级认定,制定星级志愿者和服务社。通过志愿服务时长记录积分,推动公益积分服务兑换,让志愿者享受公益回馈。

        义乌工商职院把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纳入到了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非课程学分(职业拓展)体系中。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经考核合格之后可获得相应学分,并准予其替代相关实践课程的学分。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