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关系到民生的医改问题深深牵动着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医科大学校长瞿佳的心。“医改的主体是医生,要是没有合格的医生,医改就是一句空话。”瞿佳说,“如今,大医院人满为患,乡镇卫生院门可罗雀,本质上是人们对基层医疗机构不放心,医生不‘同质’,尤其是基层卫生院缺少合格的医生,缺少百姓信得过的医生。”基层全科医生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显然,增强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是医改的核心,而人才是提高基层医疗保障水平的关键。
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我国约有6万名执业范围为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 的平均水平,其中中医类别的全科医师数量更为不足。基层全科医生普遍存在着专业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与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的问题,可以承担基本医疗服务的人员相当少,缺口大,导致很多医疗服务不能有序开展,国家配置的许多设备无法投入使用。
为此,瞿佳带来了“关于建立基层全科医生‘国标省统、县管乡用、规范培训’队伍建设模式的建议”。他建议探索和实践从在校培养到入职使用再到在职培训的基层全科医生“国标省统、县管乡用、规范培训”队伍建设模式,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解决全科医疗人才 “下不去”和 “留不住”的核心问题,建立规范化和长效化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提升全科医生的专业知能与影响力。
瞿佳认为,要加快立法步伐,完善我国全科医生的法律法规体系,要以“国标省统”为指导,建立订单式定向基层全科医生培养模式。所谓“国标”,即制订国家全科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标准,明确全科医生应具备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伦理;在培养的具体方式、方法和时间安排上,国家全科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标准在作出原则性规定的同时,为各地自主安排预留政策空间,有利于各地结合实际开展相关培养工作。瞿佳建议在东部发达地区率先实现全科医学人才五年制培养。所谓“省统”,即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将定向培养计划纳入普通高校年度招生规模,对免费医学生招生实行单列报考志愿、单独划线录取、统一发放录取通知。由省招办组织全科医生专业统一考试、命题、评卷。免费医学生主要招收农村生源,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生源。“定向订单式”全科医学生毕业后,将原来按照培养协议直接分配到乡镇医疗机构,改由县级医院接收,编制落实在县级医院,形成“县管”。同时,由县级医院统筹轮派经过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后的全科医生入驻乡镇医疗机构工作,即“乡用”。
而高等医学院校应加大对基层全科医生的在职培养力度。高等医学院校不仅要根据农村医疗服务的需求设置专业,而且要能够结合基本诊疗服务的特点和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全面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开展全科医学定向生的针对性教育,既避免了与专科医生培养模式的雷同,也避免了委托培养的人才学非所用。
基层全科医生要真正做到“用得好、上得来”,人才的职业发展规范培训机制是关键。除了要做好在校期间有针对性的教育以外,更应积极探索基层全科医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医院、高校和政府三个层面建立和完善基层全科医生职业发展的规范培训机制。
媒体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