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省级
媒体温医
  • 浙江教育报:老牌学科用特色创优势
  • 作者:官仲章 梁洁华    通讯员单位:浙江教育报   编辑:梁洁华   字数:   浏览:2816
  • 学科名片

    重中之重一级学科:临床医学

    主要成就

        2012年起,临床医学学科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研究项目和国家青年科学基金等一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14年,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前0.5%。附属眼视光医院位列“2014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眼科学榜单第二。

        2014年初,温州医科大学年轻教授金子兵带领的科研团队发现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全新致病基因,该项发现意味着我国为数万“夜盲症”患者开展的治疗研究和预防(优生优育)进入了全新时代。

        “新型致病基因的发现和验证,花了3年时间。”金子兵说,研究成功得益于临床医学等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搭建的优势平台。

    造峰填谷 打造学科高地

        临床医学作为温医大的老牌与主干学科,自1958年起招收五年制本科生,从原来单一的专业,不断融合新生的学科力量,发展到如今,已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在省两批“重中之重”一级学科中,临床医学包含的二级学科数目最多,有眼科学、外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等19个学科。如何经营好这艘“学科航母”?学校为此进一步明确学科发展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先造峰,后填谷”战略,重点发展该学科,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将其打造为学科高地。

        学科发展需要学校支持。温医大校长瞿佳“挂帅”,与每个二级学科负责人签订了建设任务书,在学科建设目标、学科软环境建设、高端人才引进与支持、技术支撑人员的配置、科研平台建设、资源共享、学术交流等方面反复论证,科学规划,精心谋划,保障投入,并积极探寻符合学科成长规律的长效管理机制。

        获批后,临床医学学科下属一批二级学科和专业步入成长快车道。小儿呼吸专业和眼科学被卫生部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检验学、临床营养学等8个学科被纳入第一批省医学支撑学科建设计划;临床中毒学、显微神经外科学等5个学科被纳入第一批省医学创新学科建设计划。临床医学、眼视光学和医学检验3个专业被列为省“十二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并成为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2年,该校获批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承担“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两项改革试点项目。

    筑巢引凤 凝聚人才队伍

        学科发展靠人才。学校以学科平台建设为基础,以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为主导,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采用刚性与柔性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以制度激励人,以平台吸引人,融合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让人才创新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近年来,临床医学学科以多种方式引进来自美国国立卫生院(NIH)、耶鲁大学、杜克大学等一批高层次人才,获国家、省和市引智项目数百项,资助经费超千万元。学校成为首批“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

        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的同时,学校连续出台文件,坚持全面提高与重点培养相结合,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出国访问和进修。近两年,临床医学学科近70人获博士学位,约70人次出国访问和进修。学科中,一批中青年学者快速成长并脱颖而出。1人被聘为卫生部和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1个学科的‘家底’殷实了,出成绩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瞿佳说。近年来,临床医学学科催生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奖项。在该校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有3项属于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作为眼视光学的学科带头人,瞿佳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获省科学技术奖重大贡献奖。池永龙教授领衔的团队在国际上首先打破中、上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脊柱侧弯及胸椎骨折“禁区”,“微创脊柱外科新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王良兴教授团队“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的致病性和耐药性的特点及分子特征研究”项目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角膜移植研究成果入选国内近5年角膜病十大研究进展;两项科研成果获中华医学会首届“何氏眼科创新奖”……

    发挥优势 推动医学研究

        温医大借助临床医学学科优势,推动并形成了科研与教学、临床相互支撑的工作体系,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特别是助力地方医疗、推动国家医改中担当重任。

        临床医学学科拥有的科研平台产生不少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很快被运用到临床应用中,产生了可观效益。目前,池永龙教授团队“微创脊柱外科新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项目,采用微创技术收治来自各国的各类脊柱疾患近千例,技术推广至全国30余所医院。

        眼视光学科获得高透氧角膜接触镜、眼底前置镜、角膜地形图仪、超声生物显微镜等国家药监局产品证书7项,主持修订的标准对数视力表成为国家强制性标准,用于3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一般体检,在远、近视力测定与视力障碍筛查及眼科和视光学临床等检查上发挥作用,2013年,“系列视力表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新技术和新项目反哺临床医学的同时,还带动了附属医院的协调健康发展。201210月,亚洲目前单体面积最大的医疗建筑——附属第一医院新院试运行,为方便群众更好地看病,医院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以病人为中心”的一流“智慧医院”。2014年,附属第一医院成为全国第一家被授予“中国医患友好度示范医院”称号的医院,并入选 “中国健康服务公信力排行榜三级甲等医院公信力”百强榜单,获得中国健康产业界首个医院服务创新“奇璞奖”。附属眼视光医院位列“2014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眼科学榜单第二。

        各附属医院还积极进取,当上了医改的排头兵,通过托管、共建等方式带动了附属第一医院托管文成县人民医院等一批县市医疗卫生单位发展。附属第二医院托管平阳县第二人民医院,积极探索温州医疗体制改革。眼视光医院与多家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推广卫生部“十年百项”推广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促进了全国各地区眼视光医疗服务事业的发展。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