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省级
媒体温医
  • 浙江教育报:抓住升格更名契机,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 作者:记者 言宏 通讯员 周建国    通讯员单位:浙江教育报   编辑:周建国   字数:   浏览:4149
  • 教育部近日正式批准我省3所省属高校升格更名。其中,温州医学院更名为温州医科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更名为浙江财经大学,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升格更名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3所学校的升格更名,是浙江建设经济强省、实施经济创新试点国家战略的需要,是优化浙江省高等教育结构、建设科教人才强省的需要。 

    高校的更名并非简单的名称更改,需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并通过严格的审批程序。而高校升格更名,更重要的是为了提升办学质量,实现高等教育的转型升级。 

    3所学校的升格更名,将有利于学校引进、培养和留住高层次人才,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学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有利于学校整合学科力量,夯实培养国家需求的人才教育的基础;有利于学校提升科研实力,增强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利于学校争取社会办学资源,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学校开展更广泛的国际交流,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为此,本报记者近日采访了3所升格更名的学校校长。他们纷纷表示,将紧紧抓住升格更名机遇,建设高水平学科,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协同创新,增强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拓宽国际化办学渠道,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温州医科大学: 

                            做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脊梁 

    温州医科大学可溯源至创办于1912年的浙江医学专门学校。19588月,浙江医学院从杭州分迁至温州办学,初名浙江第二医学院,后更名温州医学院,并于当年开始招收五年制本科学生。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成为全国最早招收硕士生的高等院校之一,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形成眼视光、检验医学、药学以及临床医学等一批优势学科,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挑起地方院校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的脊梁重任 

    如果把部属院校比喻成高等教育的国家队,那么地方院校就是地方军,培养各类国家所需人才的重任更多地还是落在各类地方院校的肩上,从这层意义上说,地方院校其培养的人才水平的高低,更能反映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实际。 

    作为一所地方医学院校,温医应该践行科教融合、顶天立地的办学理念,发挥学校作为地方医科院校的领跑者,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的脊梁作用。如今温医培养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目前浙江省县级以上医院的科室主任中有近三分之二都是毕业于温医。经过一番努力,温医已形成了办学特色,培养的毕业生适应性好、韧性强,不擅空谈但敢为人先。由于医学教育毕竟还是精英教育,作为地方医学院校,我们要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办出水平,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展示风采。未来我们的办学定位在于,不仅是把拔尖生源培养成精英,更重要的是把合格生源培养成健全人才。这个合格指的是我们培养的医学人才既要符合国际标准,又要符合中国国情。在大面积的健全人才群体中,必有顶梁柱脱颖而出。以满足老百姓健康需求为办学导向,坚持质量立校,培养具有大爱精神的合格医学人才。 

    坚持知行并重,弘德善医,努力培养合格优秀的医学人才 

    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0级地震后,温医的师生们迅速行动起来,开展义演、募捐,支援灾区人民。这是温州医科大学一直强调知行并重,弘德善医的结果。学校告诉学生,医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优秀的医生,必须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更要有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医者大爱和责任担当。 

    10多年来,温医利用浙江省丰富的医疗资源区域优势,加大医教研一体化建设力度。目前学校拥有19所附属医院和60余个临床实习基地,每年接纳医学生临床实践达2.1万余人次。未来学校将继续推进实践教学改革,不断优化附属医院、教学医院的布局,着力突显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临床技能和创新能力中的独特作用。 

    所谓医者仁心,学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近10年探索,温医构建了德育实践教学体系,即建立以关爱生命为主线的医德教育模式,以在校学生与广大教师为两大主体,将医学生德育与课程相结合、与慈善医疗项目相结合、与实践育人活动相结合,着力培养医技精湛、高尚医德的医学人才。温医搭建的明眸工程微笑联盟特奥服务骨髓捐献等国内外公益慈善平台与载体,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发挥了重要的德育功能。 

    顶天立地,开天辟地,打造学科高峰” 

    一直以来,学校坚持顶天立地、开天辟地的办学理念,集中资源,举全校之力打造学术高峰,建设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树立起学校在某一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通过努力,几代温医人创造性地将传统眼科和现代视光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立了视光学的中国温州模式,获得了国际视光学界的广泛赞誉。药学、检验医学、临床医学等一批优势特色学科也是闯出一方新天地,树立起了学校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学校每年获得的国家自然基金数量从十几年以前的两三项到去年的87项,像“973”项目、“863”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学校现在也能拿到,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近年已获得了5项。 

    所以,地方院校要立足于自身的实际和特点来开展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我们始终坚持造峰填谷扬长避短的理念,注重打造高水准的特色学科,并极力发挥该学科在校内的榜样效应和引领作用。 

    找准定位,办出优势和特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地方院校在人才、学术上也支撑了一方江山。原温州医学院老院长钱礼教授所著《钱礼腹部外科学》,是我国7本以名家冠名的医学专著之一。温医缪天荣教授发明的对数视力表在国内已使用50多年,这个视力表系统早已成为我们国家的强制标准。温医校友周健与澳大利亚伊恩·弗雷泽教授共同发明了世界第一个癌症疫苗——宫颈癌疫苗。 

    这一传统在我们手上只能发扬光大而不能流失。在上世纪80年代末,学校注意到欧美国家的视光学与眼科学分立已久,不利于相关学科发展,就整合这两大学科,创建了眼视光学系和专业,被国际医学界称为眼视光学高等教育的中国模式,国内多所大学已建立此专业。我们坚持和倡导医教研一体化。学校眼视光学科的研究中心,共1.3万平方米,研究内容涵盖遗传、发育,光学、材料、器械、运动、分子生物学、基因治疗、干细胞等。这个研究平台每年在国际顶级的学术杂志上发表几十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眼视光医院就建在研究中心的前面,研究成果能很快的运用到具体的临床应用中,这是一个典型的转化医学案例。 

    学校一直坚持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各类医学人才。学校效仿教育部培养免费师范生的做法,率全国之先定向招收面向农村的免费本科层次全科医生。到去年,浙江省已有10个地市30个县(市、区)与学校签订协议,委托培养本科农村社区医生。未来学校在这领域将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基层全科医生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机制,最大范围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媒体链接:http://www.zjjyb.cn/jyb/gjjw/2527.html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