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温医人物
温医人物
  • 温州日报:省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得者梁广:最年轻的团队主持人
  • 作者:周大正   来源:温州日报   编辑:江叶龙 陈伟   浏览:25190
  • 梁广,1981年12月出生,湖南浏阳人,现为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糖尿病并发症中过度炎症的新机制、新靶点和新药物研究。 38岁的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梁广教授,在他的职业生涯又烙下了一个靓丽的注脚,成为2018年度省自然科学一等奖项目中最年轻的团队主持人。 

    温州网讯 他带领的团队项目“调控慢性炎症防治代谢性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历经8年不懈探索,发现并阐明代谢性疾病中的慢性炎症发生机制和调控机制,研制化合物C66作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候选新药,进入临床前研发阶段,为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探索新路。该项目获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1年出生的梁广,四岁半上小学一年级;2002年他从北京化工大学本科毕业,随后辗转昆明、南京、美国弗吉尼亚等地完成硕士、博士教育;2008年作为李校堃教授培养第一个博士生,在其关心引导下,27岁的梁广最终选择落户温州医科大学。从讲师到副教授,再从副教授到教授,5年里两次破格晋升职称,32岁(2013年)成为博士生导师、担任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副院长……35岁(2016年)担任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

    “温州是我的福地,很幸运加盟温州医科大学,在李校堃教授培养和引领下开展科研工作。”梁广笑着告诉记者说,特别感谢学校给年轻人营造良好科研环境,不论资排辈,真正让青年科学家“冒”出来。

    梁广在温州医科大学迎来了他学术科研生涯的春天。10年来,在李校堃教授的指导下,梁广作为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Kidney Int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平均每年10余篇论文,单篇最高他引300余次。以第一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4项,以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千人计划人才等。

    梁广在本科、研究生、博士三个阶段念的都不是一个专业,分别是应用化学、金属材料、药学。而正是这交叉学科的学习背景,让他有更多的创新灵感。

    梁广举例说,他学过分子生物学,就可以将国际上较新的酶、蛋白、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迅速地嫁接到药学应用,建立新药筛选体系;他又学过化学,可以结合化学结构的变化设计新的化学物质,进一步深入探究自己所合成活性物质的药理药效。

    “现在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新突破得益于多学科交叉研究或者跨学科研究碰撞。”梁广认为,此次获奖的项目综合运用药理学、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手段,协同创新,将我们自己发现的抗炎活性分子用于代谢性疾病防治,完成从炎症与代谢性疾病的新机制、新靶点、抗炎新化合物到候选新药的转化研究。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我们的工作具有更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多学科经历,不断拓宽梁广的科研视野。梁广介绍说,虽然国内外寻找新型抗炎药物的同行较多,但他从改造天然产物出发,建立基于巨噬细胞的抑制炎症因子表达的筛选体系,并深入地阐明抗炎活性化合物的分子靶点,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相比,更具创新性。

    糖尿病是当前威胁全球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慢性疾病之一。伴随糖尿病而来的诸多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人病情恶化和死亡的主因,目前尚无专门用于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有效药物。

    过度炎症反应是很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过程。梁广教授团队瞄准这个过程,探究发现新机制、新靶点和候选新药。

    “在科研过程中,既要沉下心来思考,同时要敢于创新突破。”梁广带领团队创新性地将从姜科植物中提取的姜黄素,进行结构改造后,得到了单羰基姜黄素类似物(MACs)C66,这一成果有望治疗糖尿病并发症。C66通过抑制JNK2(氨基末端激酶2),一方面降低高糖引起的炎症反应,另一方面有效缓解炎症因子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从而达到保护糖尿病心脏损伤的效果。

    国际糖尿病并发症和药物研发领域的两位知名教授在《糖尿病》期刊发表专评,认为该发现为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心肌病防治提供了可能候选新药,也丰富了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机制,为之防治提供新治疗靶点。

    原文链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