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晚报:战“疫”集结号中最美的“逆行者” — “我是党员,我先上” “我是单身,没牵挂”
  • 作者:王骁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高拓   字数:2451   浏览:4363
  • “主任,让我去隔离病房吧,我是单身,没有牵挂。”“2003年,我参加过抗击非典的医疗救护工作,这方面我有经验。”随着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集结号”的吹响,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院几乎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请战书”,其中有共产党员、有孩子嗷嗷待哺的年轻妈妈,更有也不少90后,这些要求报名参加抗疫第一线的“逆行者”,用自己的行动在书写医护人员舍身忘我的精神。

    “我是单身,没有牵挂。”

    王璐茜是一名90后医生,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二科的住院医师。她在疫情较早时期就跟武汉的同学进行了交流。作为一名年轻医生,王璐茜克服内心的恐惧,主动申请加入到抗击新冠肺炎第一线。

    29岁的她毅然提交了申请,向组织提出“我希望能代表我们神经内二科作为第一批志愿者进入隔离病房支援!”

    “一想到我们医院作为定点医院,感染病房的压力很大,需要其他科室的支援,在如此重大的疫情面前,我当然义不容辞选择加入。”王璐茜说。最终,她如愿进入隔离病房“参战”。

    王璐茜说,对于自己“先斩后奏”的决定,家人尽管很担心,但还是尊重了她,临行前,家人一再再嘱咐她一定做好自身的防护,保护好自己,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在隔离病房,王璐茜和其他志愿者一起负责疑似病例的筛查。“工作量比想象中要大,加上需要穿着防护服查房、取标本,对体力的消耗非常大。”王璐茜说。

    像王璐茜这样加入到抗击疫情第一线的90后医护人员还有很多。

    “主任,让我去隔离病房吧,我是单身,没有牵挂。”90后急诊医生郑飞林第一时间就抢先报名。按郑飞林他们的话说,单身的状态更适合这场特殊的战斗。其实大家都明白,这些年轻人都是偷偷瞒着父母报名的。当一位护士长询问党员张芬芬是否征得父母同意时,她说:“护士长,我自己决定就好了,不用告诉我爸妈。”

    “主任,只管吩咐我,家里已经安排妥当了。”产后刚回医院上班的急诊医生王逸平也向科主任表明了决心。

    “孩子小,没有关系,家里支持”“这样的困难我能克服的。”这样“请战决心”在医院医护人员当中到处都能听见。

    “我是党员,我先上。”

    “我是党员,我先上。”自医院发布《全力以赴打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攻坚战》倡议书后,一位有着23年护龄的资深护理人、该院433病区王护士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在《倡议书》发出后不到5分钟,该院骨科护士长沈翠华第一个短信报名。她说:“这是一个医务工作者在特殊时期下的基本任务。”

    这些年轻的请战人员当中,有不少是年轻的党员,这些一脸稚气的孩子,甚至在父母、在护士长眼中就是要被呵护的对象,但在疫情不断蔓延的紧急时刻,她们瞬间就长大了,他们的担当与勇气感染很多人。

    不管是支援武汉、瓯江口新区医院、还是志愿去温州市其他定点医院,或者是本院隔离病房,大家都不想缺席这场战“疫”。呼吸内科的护士长说,这是护理人的使命,错过“抗击非典”的她不想再缺席。1月25日,郑秀云作为浙江省第一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已经投入抗击疫情的紧张工作中。

    儿子心目中的“特种兵”

    1月23日下午四点,该院ICU主治医师马继红和护士何美青看到报名通知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事后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们俩为“何马组合”。

    大年初一一大早,“何马组合”就接到出发赶赴武汉抗击疫情的通知。在同事眼中,马继红是一位对工作充满热爱的医生,瘦小身躯的他,总是兢兢业业完成各项工作。他曾参与禽流感病人的直接管理工作,积极报名参加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援外工作。正如他自己说的:“用我所学,支援湖北”。

    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紧急医疗队出征仪式上,马继红的妻子和11岁的儿子为他送行。他和儿子在胸前紧紧握紧拳头,和医疗队员们一起坚定地喊出“我将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敢打必胜,坚决完成任务!”他就是儿子“心目中的特种兵”,是同事们“心目中的真男儿”。

    “何老师”是护士何美青的昵称,在同事眼中,哪里有抢救,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听说要报名去支援武汉,“何老师”第一时间主动请缨。

    “要去武汉的事,我还没有告诉我妈,等回来再说。”临行之前,何美青这样对护士长说。

    赶赴武汉后,何美青被分派到重症救护组,冲在了这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最重要也是最危险的地方。

    全科12名护士全部留下

    1月19日下午,接到医院通知,该院621病区将成为隔离病房,全科护士取消假期,立即召回。

    作为621病区副护士长的叶江嫔义不容辞,成为第一批支援隔离病区的护理人员,“接到支援任务后,我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危险与否,在岗的12名护士二话不说全都投入到这场战役中,无一落队!”她们之中,最年轻的23岁,还有五六个年轻妈妈。而彼时大家对新型冠状病毒知之甚少,谁也不知道隔离区里会发生什么。

    1月20日,叶江嫔来到医院上班,没想到当天就有疑似患者需要收住入院。“任务紧急,我没带任何衣物,都是我丈夫送到医院来的。我是老党员,他很支持我,我们隔着门挥了挥手,他朝我说了句‘小心’。”叶江嫔的话语间带了些许哽咽。但她又笑起来,“休息时间只要有空,我都会和儿子视频。我告诉他,穿上这身白大衣,妈妈肩上背负的就是责任!”

    男护士申请冲在最前线

    90后谢得力是呼吸监护室的一名男护士。在同事的眼中,他一直是个靠谱的“暖男”。听闻需要医护人员支援武汉,他就积极报名了,可惜没有成行。当第二批支援武汉报名开始时,他又一次报名了。

    经过筛选,他如愿成行。1月28日,他作为第二批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踏上了征途。临走的时候,送行的同事曾问他:“得力,你的女儿还年幼,你家人同意吗?”当时,他笑笑说:“我妻子是媒体人,她知道现在的形势,很理解我。女儿很乖,我没有后顾之忧。”

    雷步怀,一个少数民族的男护士,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在家人的支持下,自愿请命加入抗击疫情一线志愿者团队。经医院统筹安排,他被分配到首批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的定点医院——温州六院。

    他说:“我是急救专科护士,又是应急救护师,一直在急诊工作,这几年在急诊监护室又积累了应急救护的经验,我认为我最最适合去更艰难的地方。”在六院,他被安排在重症负压病房。穿着闷热的隔离服,他奔忙在病床前,悉心照料每一个病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