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州晚报:温医大附一医医生大胆创新 再造一个食管
  • 作者:胡海珍    通讯员单位: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赖小娟   字数:   浏览:2964
  •     患者食管完全闭塞,半个月滴水未进。按照传统治疗方法,只能在患者的腹部挖一个孔,往里面输送营养液。但有医生脑洞大开,把胃的上半部分拉上来,再造一个“食管”,结果患者迅速康复。近日,温医一院耳鼻喉科成功救治一例颈段食管癌患者。□晚报记者胡海珍

      少见的颈段食管癌

      20天前,温医一院耳鼻喉科收治了一例非常危重的病例:患者是来自文成的吴先生,年龄53岁,因为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无法吞咽,滴水未进半个月,危在旦夕。

      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吴先生患上了一种比较少见的肿瘤:颈段食管癌。颈段食管癌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癌症,一直以来被认为无法根治,照以往的治疗方法,患者只能做姑息性处理,在腹部做一个造瘘口,通过这个口打进食物,维持生命,肿瘤只能通过放疗加化疗的方法来处理,但效果极差。

      吴先生的主诊医生――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李贺介绍,患者当时非常虚弱,肿瘤很大,而且已经侵犯到咽部。如果按照以往的治疗方法,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比较低下,而且整体治疗效果非常差。

      手术需要过三道关

      在综合治疗理念的引导下,李贺邀请胸外科林晓铭副主任医师,大胆设计新的手术方案――尝试通过胸、腹腔镜辅助,切除肿瘤、食管,再将管状胃上提,再造一个“食管”。

      李贺介绍,他跟胸外科的林晓铭讨论了一周多时间,几乎每天都要碰面探讨手术方案。经过反复斟酌,他们最后确定了手术计划、手术流程和注意事项,尽量完善每一个细节。

      谈起此次手术,李贺说其实压力最大的是医生,他们需要闯三道“难关”:

      第一道关口是患者非常虚弱,营养严重不良。手术前,患者的白蛋白比正常人低一倍,这样就会导致术后水肿,刀口愈合不良。

      第二道关口是手术风险性很高。如果按多年来常规的腹部大切口进行食管剥脱,这需要很高的手术技巧,但也有比较大的盲目性。根据中科院肿瘤医院的研究数据显示,由于大出血,有14%的患者会直接死在手术台上。所以两位医师很果断地选择了胸腔镜、腹腔镜来辅助处理术中关键操作,这样的一个创新可以在直视下游离围绕在食管周围的重要血管和结构,避免了严重出血的可能。

      第三道关口,特别考验医生的综合能力。在传统方法下,每一个步骤都会在手术过程中决定是否继续;但在腔镜下,一切顺序都发生了改变,医生首先要事先精确判断患者的病情,首先在胸腔镜下游离出食管。食管一旦游离了,血管被破坏了,食管就会坏死,这也意味着在手术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步骤都是不可逆的。

      在麻醉科、手术室、胃肠外科、营养科等部门的协作下,患者术后顺利度过低蛋白血症和感染高峰期,康复迅速。患者术后第12天开始喝水;第13天就拔掉鼻饲管,顺利开始进食;第16天就能正常进食。

      该例手术是该院第一次在此类手术中采用腔镜,这相比原先的腹部大切口手术的出血量明显减少,手术安全性得到较大提高,这在全省也比较少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