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温州医科大学新闻中心 >> 媒体温医 >> 地市级
媒体温医
  • 温度新闻:多问一句救场外宾!温州“小梧桐”乌镇峰会展现硬核专业力
  • 作者:张嫣彬    通讯员单位:团委   编辑:邵子伊   字数:1264   浏览:118
  •   “我刚上了《药学监护理论与实践》这门课,对用药安全十分敏感。”回想起11月7日中午的经历,温州医科大学临床药学专业大四学生、“小梧桐”方译乾仍记忆犹新,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他的“多问一句”化解了一场外宾潜在的用药风险。 

    11月6日至9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召开。来自温州的“小梧桐”志愿者们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流利的外语沟通能力和饱满的服务热情收获了一致好评。

    11月7日,刚刚在枕水度假酒店完成替岗的方译乾,匆匆用餐后便乘班车赶往堤上度假酒店医疗点接岗。这个以中医药服务为特色的医疗点,飘着淡淡的药香,陈列着各式中药膏方和手工作品。

    值班期间,一位来自刚果的外宾前来求助,自称感冒发烧已持续三四天,喉咙疼痛难忍。驻点医师测量体温后发现并未发烧,但外宾坚持感觉身体发热。在医师指导下,方译乾和同伴仔细询问症状,初步判断为普通感冒。

    就在准备开具感冒药时,方译乾多问了一句:“您对什么药物过敏吗?”

    外宾提到对“sulfer”过敏。这个拼写略有误差的单词,引起了方译乾的警觉。“是硫磺(sulfur)吗?”经过确认,刚上了《药学监护理论与实践》这门课的他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磺胺类抗菌药、氢氯噻嗪等含硫结构的药物,都可能引发交叉过敏反应。

    “这可不是小事。”方译乾马上将情况告知驻点医师。经核查,最终开具的感冒药不含相关成分,一场潜在的用药风险被悄然化解。随后,方译乾又细致地向外宾解释了服药方法:“每6小时一次,饭后含服,不要直接吞下去……”

    专业的守护不只发生在医疗点。负责翻译引导的温医大高羿同学,英语功底扎实,即便在彩排等待的间隙也没闲着。在他盯着分会场上正在过场的PPT时,几个不起眼的英文小错误竟被他意外发现了。“只是觉得,既然看到了,就有责任让大会呈现最完美的一面。”高羿马上将发现反馈给主办方。这份举手之劳,不仅赢得了主办方的连连感谢,还为他带来了“意外之喜”——被邀请在主要领导察看彩排时,在一旁协助PPT英文翻译。

    志愿服务间隙,温医大陈韦妤、来艺楠同学则发挥特长,用画笔和文字精心记录了这段难忘经历。她们的手绘长卷生动勾勒出乌镇的烟火气与志愿服务的点滴瞬间;一张张手写明信片则详细记载了“日行两万步”的幕后坚守。这份独特的“温医小梧桐日记”,不仅充满了青春创意,更以温暖的方式展现了志愿者们眼中的峰会故事与真挚情怀。学校老师表示,后续有计划将这些精美的漫画制作成文创纪念品赠送给大家或者作为校园志愿服务文化特色文创。

    会议期间,温医大“小梧桐”们参与到酒店与医疗服务、会场翻译与引导、后勤机动等重要岗位,共服务大会开幕式、主会场与15个分论坛,人均站岗服务46个班次,累计行走超240万步,全体服务时长近1600小时。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世界互联网大会志愿者“小梧桐”其名正取此美好寓意。本届峰会的“小梧桐”队伍由来自浙江省内21所高校的909名青年志愿者组成,其中包括温州医科大学16名志愿者、温州大学15名志愿者。这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举办12年以来,温州大学生首次参与此项志愿服务工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分享到:
上一篇新闻:尚无新闻
下一篇新闻:温度新闻:童牙“氟”利社公益项目走进瓯海二幼
相关新闻:
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宣传部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技术支持:麦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