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没好好上过一次厕所,现在每天能自然排便3~4次,终于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了。”7月初,58岁的平阳患者周女士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温医大附二院)肛肠外科复诊时,紧握着王中林主任的手激动地说。让她重获“畅快人生”的,并非某一种“神药”,而是医院“排便障碍性疾病MDT(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为她量身定制的“手术+康复+心理+营养+中药”一体化解决方案。
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精神压力增大,慢性便秘发病率已升至4%~10%,其中约一成属于“顽固性便秘”—— 经过规范的生活方式干预和足量、足疗程的泻药治疗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并且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面对这一“难言之隐”,温医大附二院肛肠外科牵头的MDT团队率先在省内实现“一站式”闭环管理:肛肠外科、消化内科、康复医学、临床营养、放射影像、心理健康、中医科七大学科同台会诊,3D高分辨率肛门直肠测压、盆底肌电图、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胃肠镜检查、腹部CT等所有评估可在72小时内完成。
“过去患者辗转多个科室,重复检查、方案冲突,最终失去信心。”王中林介绍,肛肠外科和消化内科团队每年接诊来自浙南闽北等地顽固性便秘患者超过1000例,MDT团队成立以来,严格术前评估把握手术适应症,其中接受手术治疗不足10%,其余通过“药物+生物反馈+磁刺激+心理干预”四维联合治疗获得缓解,治疗满意度达85%。
以周女士为例,72小时内即完成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等7项评估,确诊为“慢传输型便秘”合并“泻剂结肠”。MDT团队迅速给出两套方案:A方案“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B方案“阶梯式保守治疗+肠内营养”。经充分知情并联合心理科评估,患者选择A方案。手术由王中林主任主刀,采用3D腹腔镜微创技术,出血量不足30 mL,术后第1天即可下床,第8天出院,随访1个月每日排便3~4次,营养指标全面回升。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手术。”王中林强调,MDT团队的核心优势在于“精准分型、分层治疗”:
出口梗阻型——优先生物反馈+磁刺激,有效率达78%;
慢传输型——先给予“通便饮”中药+高渗泻药+肠神经调节剂,8周无效再评估手术;
混合型——按“先出口、后传输”顺序阶梯干预;
焦虑/抑郁共病——心理科同步介入,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
在硬件上,“中西医结合肛肠盆底疾病诊治中心”设有独立评估区、生物反馈治疗区、磁刺激治疗区及MDT会诊室,配备先进的“盆底神经刺激-磁刺激”治疗仪,可在30分钟内完成一次无痛康复。
“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排便次数增加,更是生活质量的全面回归。” 消化内科蔡振寨主任表示,团队将对每位就诊者进行营养、心理、生活质量动态追踪,为科研和临床提供循证依据。
目前,温医大附二院肛肠外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浙江省中医药创新团队,连续三次入选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科室团队成员涵盖现任浙江省医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副会长、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副主任委员,温州市医学会、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温州市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累计完成各类便秘及盆底障碍性疾病手术超2000例,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9项。
“下一步,我们将把远程会诊平台延伸到县域医院,让基层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MDT服务。”王中林说,团队目标是在未来几年内把浙南闽北顽固性便秘转诊率和手术并发症显著降低,为更多患者点亮“畅快人生”的希望之光。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链接:https://m.peopledailyhealth.com/articleDetailShare?articleId=baidu184530771562577455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