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由共青团温州市委、温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主办的“助共富 当先锋”2025年温州市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在温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我校展翼职通车——生理残疾群体全链式就业支持志愿服务项目、焕“发”新颜——放化疗脱发患者生命支持志愿项目、头等大事——重症患者洗沐关爱志愿服务项目、花儿朵朵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子女心理关爱项目、让爱重“声”——无喉患者综合复声志愿服务项目5个项目发挥专业优势,从入围决赛的2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再创佳绩!
展翼职通车——生理残疾群体全链式就业支持志愿服务项目检验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在新就业形态下,本项目聚焦轻中度生理残疾人群就业率低的问题,构建“心理-康复-链通-技能”全链式就业支持体系,助力其高质量就业。通过创新性帮扶路径,为相关群体提供心理引导、技能培育等方面的支持,助力他们重拾就业信心、挖掘自身潜力。项目获全国残联领导及专家高度认可,获央视等权威媒体报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残疾人就业帮扶新模式,推动残障人士完成从“被帮扶”到“自我造血”的转变,助力实现“有尊严就业”的愿景。
展翼职通车,让每一份残缺的生命都能绽放独特光彩。
让爱重“声”——无喉患者综合复声志愿服务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让爱重“声”项目以无喉患者为服务对象,通过构建“医护-志愿者-康复者”三位一体模式,通过无喉有“声”、无喉有“爱”、无喉有“技”的活动路线,实现“康复—支持—赋能”闭环管理,帮助无喉患者恢复语言交流能力,为患者提供延续性护理,缓解其心理压力并改善社会适应能力。
该模式填补无喉患者全周期关怀空白,助力其重获“有声”生活。已帮助116名无喉患者重新发声,食管发音成功率达90%,并且92%的无喉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团队的志愿服务有幸得到了市政府、患者及其家属的欢迎和称赞。相关事迹被《温州日报》《温州晚报》、温州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专题报道。
焕“发”新颜——放化疗脱发患者生命支持志愿项目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焕“发”新颜——放化疗脱发患者生命支持志愿项目通过对接农村地区癌症放化疗脱发患者,依托线上线下平台募集真人发束,合作假发厂商制成真人假发赠予患者,缓解患者在社交场景中的外貌焦虑,并通过捐发者与志愿者的参与扩大社会支持网络。项目将持续深化服务与影响力。致力于扩大服务覆盖范围,连接更多城市与乡村的放化疗患者,让这份“发”自内心的关怀惠及更广泛群体。团队将进一步深化社会倡导,通过捐发者故事、康复者分享等活动,增强公众对癌症放化疗患者的理解与支持,破除因外貌变化带来的无形隔阂。
头等大事——重症患者洗沐关爱志愿服务项目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
“头等大事”——重症患者洗沐关爱志愿服务项目构建“医护主导、多角色协同”的“1 + N”医疗志愿服务体系,以循证医学为基础、标准化流程为框架、资源整合为引擎,实现从基础清洁到专业医疗照护的升级转型。项目制订《卧床患者头部护理风险评估量表》,研发“中药护发移动式恒温洗头”模式,采用预约制服务,以专业出发,保障患者安全性。
自成立以来,团队已累计为500多位术后重症患者提供床边洗头服务,助力医疗护理向专业化、人性化纵深发展。帮助医学生志愿者在实际行动中领悟“大医精诚”。服务事迹得到《人民日报》《温州晚报》等媒体报道与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花儿朵朵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子女心理关爱项目精神医学学院
“花儿朵朵开”——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子女心理关爱项目由温州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学院联合北大六院、温州康宁医院、温州第七医院等专业机构发起,精准聚焦精神障碍患者家庭及其6-18岁未成年子女,致力于阻断精神障碍的代际传递。
自2022年8月以来,项目搭建“筛查-治疗/预防-巩固-跟踪”一体化支持路径,形成多维干预模式。通过心理课程辅导、艺术疗愈赋能、家庭会谈、花儿营会为这群花儿传递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并联动媒体发声去污名化,使其融入集体。团队联合温州市3所专科医院深入社区村镇开展活动,致力于“伴成长、待花开,阻断精神障碍的代际传递”!
恭喜以上获奖项目!
在躬身志愿服务的广阔天地里
感谢志愿者们用无悔的付出注解青春与爱的价值
期待未来有更多青春力量加入
共同书写温暖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